黔東南州:“四抓四提升”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黔東南州:“四抓四提升”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3-08-29 09:41:58  來源:貴州日報

  盛夏時節,草木蔥鬱,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1200余畝蜂糖李碩果挂滿枝頭,果香撲鼻。近年來,龍池村堅持黨建引領,成立了蜂糖李專業合作社,黨員帶頭入股,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腰包鼓了,務工人員回來了……

  龍池村的華麗蛻變,是黔東南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通過抓支部整頓、提升組織力,抓教育培訓、提升戰鬥力,抓集體經濟、提升發展力,抓鄉村治理、提升形象力,黔東南州有力推動産業興旺、強村富民,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氣象。

  抓支部整頓,提升“組織力”

  “星級化”管支部、“閉環式”管支書、“積分制”管黨員,制定村黨組織書記管理辦法和履職清單……一系列“組合拳”有效促進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激發農村基層黨建新動能。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全州推行黨支部“星級化”管理長效機制,緊扣黨支部組織設置、隊伍建設、制度運行、鄉村振興等規範化建設內容,對黨支部進行評星考核,獎勵表揚“五星”支部,激勵“四星”“三星”支部晉位“升星”,為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注入強勁動力。目前,全州創建星級黨支部7979個。

  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黔東南州注重選拔優秀農村致富帶頭人、大中專畢業生等進入村“兩委”班子,2022年12月底,全州2435名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9.2歲,高中及以上學歷佔91.71%,“一肩挑”佔98.36%。同時,實施“積分制”管理,破解農村黨員作用發揮難、教育管理難等問題。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黔東南州萬名基層黨員幹部投身第一線,衝鋒在前、攻堅克難,田間地頭到處都有他們挺拔的身姿。

  抓教育培訓,提升“戰鬥力”

  “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堅定了信心,作為基層幹部,回去後一定甩開膀子加油幹!”6月12日至30日,黔東南州舉辦了2期村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重點培訓班,示範帶動縣鄉兩級對村“兩委”幹部開展全覆蓋培訓,學員們紛紛&&,這既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又是精準的業務指導,為鄉村振興發展蓄了勢賦了能。

  “基層農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就安排什麼課程。”黔東南州建立進黨校學理論、進職校學技能、進基地學典型、進沿海學經驗“四進四學”機制和學員需求調研製度,精準研究設置課程內容,先後開設了産業專題培訓班、生態保護培訓班、鄉村治理培訓班等。

  針對村幹部學歷層次不高、履職能力不強等問題,與州內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啟動實施村幹部學歷提升計劃,按照個人自願、群眾認可、組織推薦、學校審批的原則,嚴格把控好學員入口關和質量關,縣(市)委組織部會同紀委監委、政法等部門進行學員資格聯審,確定學員名單,報州委組織部備案。通過採取“高升專”“專升本”在職提升學歷,極大地改善了村“兩委”班子學歷結構,提升了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着力為農村培養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懂科學、有技能、會管理的基層人才。目前,已為2057名村幹部及後備力量提升學歷。

  抓集體經濟,提升“發展力”

  “過去,村集體經濟幾乎是空白,沒有錢給群眾辦事。現在,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我們説話也有底氣了。”三穗縣雪洞鎮雪洞村黨支部書記楊紹武感觸頗深。

  近年來,聚焦農村組織化程度低、産業“小、散、弱”等問題,黔東南州分類制定縣、鄉、村三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探索“四聯雙增”等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聯合黨支部效果好!把肉牛養殖戶聯合起來,不僅幫找銷路,還找來專家指導,規模大了,我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收入也翻倍了!”岑鞏縣天星鄉三星村養牛合作社成員楊貴文高興地説。

  “四聯雙增”,關鍵在“聯”,聯經濟組織、聯特色産業、聯家庭經濟、聯保險金融,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聯”出了好效果。如今,全州213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25.3萬元,274個村集體經濟積累100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積累超百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雙超村”109個,更多老百姓“富”了起來。

  抓鄉村治理,提升“形象力”

  “黨員幹部與群眾一起清垃圾、掃馬路、種花草,讓村裏的環境變美了,如今,走在鄉村小路上,心情更舒暢。”談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們的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黔東南州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以基層群眾自治為重點,實施以“群團共理、網格治理、合約管理”為載體的“三元共理”鄉村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注重引導群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幫助群眾當好“主角”。通過“群團共理”,將村裏的群團組織、農村寨老、鄉賢、村民代表、“五老”人員凝聚起來,共同參與村級事務;通過網格治理,開展農村黨員網格化管理與“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的網格治理,確保村寨事務有人抓有人管。

  針對濫辦酒席、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問題,通過合約管理,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合約食堂,組建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用契約化方式教育引導群眾遵良俗、去低俗、除惡俗。目前,完善村規民約2014個,405個合約食堂累計置辦酒席6000余場,減少不符合規定的酒席1000余場次。

  鄉村振興,未來可期。黔東南州將落細落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方案,挖掘鄉村優勢資源,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用好用活“四抓四提升”這把金鑰匙,持續破解鄉村振興“新密碼”。(記者 張齊)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