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持續推進背街小巷改造讓老街“新生”重燃煙火氣-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持續推進背街小巷改造讓老街“新生”重燃煙火氣

2023-07-19 09:35:17  來源:貴州日報

“盲點”變亮點 背街成“門面”

——我省持續推進背街小巷改造讓老街“新生”重燃煙火氣

  隱於繁華,靜於喧囂,歷經百年歲月,貴陽市中心的圓通街一度是“孤寂”的存在。而今,這條僅有幾百米的老舊小街重煥生機,遍佈文藝風的咖啡廳、工業風的餐酒吧、網紅打卡的古着店……好吃的、好玩的“扎堆”,市井氣息濃郁,升騰起城市的煙火氣。

  2021年,我省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啟動並持續推進,從省會貴陽到市州縣城,一條條老舊街區煥發新活力。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改造完工1273條。2022年完成2347條。今年計劃改造1619條,截至5月底,已完成233條。部分改造後的背街小巷同主街形成共生經濟圈,有力提高了城市商業繁榮度和城市吸引力,促進了城市發展。

  與城市商圈互補

  7月15日,走進改造後的貴陽市電台巷,在一家小小咖啡店門前,幾位青年悠閒坐在戶外椅上,手端咖啡,拍照、聊天。餐吧、咖啡館與副食店、維修店、洗衣店在這裡相遇,浪漫與市井同在,散發出別樣的氣息。

  “很有吸引力。”在圓通街,正逛古着店的貴陽市民曾女士説,這些老街承載着她童年的記憶,改造後別有一番滋味。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除了對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外,更在謀劃、催生新的商業業態。咖啡館聚集的雲岩區電台街,是文藝青年的打卡地;觀山湖紅街熙熙攘攘的人群詮釋着城市的煙火;南明區青雲市集、花溪十字街聚集吃喝玩樂新業態,本地人愛去,更引外地游客打卡。

  背街小巷改造與城市商圈互補,以更包容的姿態鼓勵各種“後街經濟”蓬勃生長,個性化商業業態、多樣性新型業態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消費吸引力。商圈活力在這裡被激發,場景消費、體驗消費、休閒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

都勻石板街改造後成為當地消費新地標。

  孕育消費新地標

  “來,看鏡頭,笑一笑。”夜晚的都勻市石板街行人如織,經營苗族服飾換裝店的張海龍還要客串攝影師,忙得腳不沾地。

  “改造後的石板街人流量很大。”張海龍是&江人,看到了改造後的商機,去年投資開了這家店。

  “在石板街改造中,我們精心謀劃、科學布局。改造後設立了便民‘潮汐攤位’61戶,以‘規範化+人性化’的柔性監管方式,打造黔南風味‘特色小吃街’,給游客和本地消費者更好的體驗。”都勻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長張丕見介紹。

  這裡已成為都勻消費新地標,除特色小吃之外,各種業態也紛紛涌現。“你看,換裝拍照的都有好多家店。”張丕見滿臉笑容。

  “白天去了綠博園,晚上就來石板街,體驗感很強。”來自貴陽的游客邵小平和朋友換上民族服飾在石板街漫步、拍照。她點讚:“不虛此行。”

  從中午到深夜,隨時走進青雲市集,總是人頭攢動的景象,天南地北的口音匯聚於此。這裡保留了傳統煙火氣和農貿市場的功能性,又有設計風格、高辨識度、文化傳承、貴陽味道,顏值與“食力”在線,成為貴陽潮玩新地標,也是來築游客必打卡地。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一批有歷史沉澱和人情味的小巷,經過精細化改造後,正崛起為各城市新的消費地標。

改造後的安順西秀區紅旗路一角。

  塑造消費新場景

  日前,記者走進安順市西秀區網紅街區顧府街,位於紅旗路的裹卷小店門口排着長隊,太和街上也是人頭攢動。

  “紅旗路、太和街與顧府街相連,改造前,地磚跳水、污水橫流、垃圾遍地,誰會來?”紅旗路東街街道民主社區支部書記肖芳芳説。

  去年,紅旗路、太和街啟動改造,鋪上了透水磚,改造了雨污管網,修繕了破損路面。“去年10月改造完成,出行環境好了,商戶生意也來了。”西秀區市政管理處處長劉昌勝説。

  有了人流就有商機。如今,走進紅旗路、太和街,小吃店、咖啡館、餐廳、首飾店不斷冒出,老街與新店激情碰撞,消費場景愈加豐富。

  “你看,來往的人越來越年輕化。”在紅旗路經營精品店多年的李女士説,各式各樣的店舖一家接一家開業,又帶來了更大的人流。

  “老街巷裏各類新業態快速生長,消費潛力正持續激發。”安順市住建局市政市容園林科科長張傑&&,安順將全面梳理盤活老舊街巷,打造新業態、優化消費環境,為城市發展增活力。(記者 陳露)

[責任編輯:劉昌餘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