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近日,一場鄉村版詩詞大會在網上走紅,來自貴州省雷山縣4所小學的學生在舞&上輪流背誦含有“鄉”的詩句,台下觀者如織。
此次活動在雷山縣城內的木鼓廣場舉行,經過數輪比拼,最終雷山縣第三小學學生龐亞希獲得冠軍。
雷山縣第三小學是當地易地扶貧搬遷期間配建的一所學校。龐亞希説,她的同學很多是這幾年才走出大山來到城裏讀書的,能代表大家比賽,感到很驕傲。
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縣屬典型山區,其中苗族人口占比達到84.2%,2019年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目前是國家鄉村振興局定點幫扶縣。
“2021年11月,我們集團與雷山建立了定點幫扶關係,我從杭州被派到雷山工作,轉眼已經20個月了。”阿里巴巴駐雷山縣鄉村振興特派員李和平説,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希望這場獨具地方特色的詩詞大會,能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傳統文化。
記者走訪發現,雷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許多進展。
在龍頭街道羊排社區,搬遷戶除了可以在樓下的服裝廠打工,現在又有了新選擇。走進剛剛投入運營的雷山數字標注中心,20多名員工正在電腦屏幕前對街景圖片進行標注。
“比如道路交通圖中的行人、機動車、紅綠燈等要素,在被逐一標出後,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更快學習和識別。”一位項目負責人介紹。

雷山數字標注中心內工作場景(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塊大屏上展示着雷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數字化治理系統。技術開發人員説,數字化手段有助於當地更好落實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社區治理等工作,推動後續扶持高質量開展,真正實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據了解,近年來借助信息技術,雷山縣農村電商發展迅猛。在望豐鄉三角田村,一家茶葉公司依託網店和直播帶貨,將以“雲霧茶”為代表的特色茶葉銷往全國各地。
“累計賣了28萬單!”該公司董事長楊春艷説,作為一家2019年開始運營的國企,起初遇到不少困難,後來在多方幫助下,各類茶葉産品逐漸打開銷路。目前,店舖復購率達到18%。

望豐鄉三角田村的茶葉加工廠正在生産夏秋茶(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我們賣的茶葉越多,聯農帶農、促農增收的作用越明顯。”楊春艷&&,以往以銷定産,公司只敢做春茶,茶葉採摘5月就基本結束了,這段時間加工廠正在生産夏秋茶,有望提高茶葉下樹率,從而進一步增加茶農收入。(記者 向定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