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貴州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貴在有理》網上理論訪談節目走進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鄉村之變”為視角,看黔西南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路徑。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州長黃興文,貴州省民族研究院副院長周真剛做客演播間,解讀黔西南州巧做喀斯特山地文章,把農業現代化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之舉和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推動産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

興義市三館一場夜景圖。魏浩然 攝
黃興文介紹,黔西南州是全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39年前的黔西南經濟總量小、基礎差、底子薄、起點低,如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變化,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難題。以交通、水利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喀斯特岩溶山區生態建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鄉村之變”看黔西南,農業初步實現了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農村人居環境更美,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蘭草種植智能溫室大棚。
黃興文&&,目前黔西南州的農業現代化還處於起步階段,要大力提升城鎮化率,從産業、就業兩個方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從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組織化、品牌化、市場化、標準化等方面補足短板弱項,大力推動産業融合發展。

萬峰林景區一隅。
周真剛&&,黔西南州的生態之變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黔西南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區,石漠化總面積佔全州國土面積的29%,是貴州省石漠化分佈最集中、面積最大、程度最高的地區。近年來,黔西南州根據當地喀斯特地貌、氣候、生態特點,把生態建設、扶貧開發、石漠化治理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産業化治理石漠化的新路子,演繹出一個個綠色財富傳奇。

泥凼石林。張霆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