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新機制引才育才用才 打造萬億工業強市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柳州是廣西的重要工業城市,近年來,柳州市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圍繞高質量發展、産才融合、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為柳州建設現代製造城、打造萬億工業強市,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撐。近日,柳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呂松就柳州市人才工作的創新舉措、取得的成效以及産才融合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精彩觀點
1

完善政策 創新機制引才聚才

完善政策 創新機制引才聚才
一是以政策創新推動引才聚才。柳州始終把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不斷完善有利於人才集聚、培養與發展的政策體系,2018年11月,我們&&了柳州史上創新和突破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19條”,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惠及面廣,市財政每年設立1.5億元人才集聚專項資金,對來柳工作人才(團隊),最高給與1億元資金資助,基本實現了從人才創新創業、生活津貼、購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的全覆蓋,在全區和國內同類型城市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人才新政實施以來,我市新引進人才4.85萬人,其中博士、正高職稱人才562人,引才質量數量實現雙提升。
同時,我們在人才新政中提出將每年4月的第二周設立為“龍城人才周”,統籌全市重大人才活動、資源和項目,打造高端人才集聚&&。柳州市已成功舉辦三屆“龍城人才周”,通過組織開展人才高峰論壇、職業技能大賽等專題活動,以及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引才聚才氛圍。
二是依託人才工程培育企業人才。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短板,我市堅持長遠眼光,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先後實施青年人才外培、政企育才、精英企業家培育三項人才工程。特別是人才外培工程方面,2004年以來,柳州市先後有計劃、成規模的組織16批次332名青年人才到美國、英國高校攻讀碩士學位,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青年經營管理人才,這些人才學成歸國後已成長為柳州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三是創新機制支持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教育、醫療衞生人才隊伍發展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基礎,我市在全區首創“教共體”“醫聯體”建設,在教育領域,將城區優質學校和縣鄉薄弱學校結成“教共體”,以市縣高中教共體、區縣教共同體、縣域教共體三種模式,通過人才交流、支教輪崗、送教下鄉等形式,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常態化輻射鄉村和薄弱地區。在醫療衞生領域,將市級三甲醫院和縣級醫院結成“醫聯體”,由市級三甲醫院牽頭實行醫聯體內部人員總量控制數管理,建立起“市招縣用、縣招鄉用、鄉聘村用”人才流動機制,有效推動全市醫療衞生人才資源的縱向流動,其中“醫聯體”建設的“三江模式”獲國家和自治區高度肯定。
1

産才融合釋放新效能

産才融合釋放新效能
柳州市以全市建設現代製造城“三年攻堅行動”為契機,大力實施人才“擴量提質”三年行動計劃,以突破性思維、超常規舉措釋放産才融合新效能。
一是打造海創基地引進高端産業人才。高端産業人才是創新發展的“領頭羊”,我市將工業園區和新區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高層次人才的主戰場,聯合高端人才服務機構積極打造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基地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各類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活動,推動人才帶項目、帶團隊落戶柳州,先後引進8名國家級行業領軍人才來柳創辦企業。
二是創新“雙招雙引”機制助力産才融合。我市找準産業與人才發展結合點,在柳州市駐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聯絡處建立“雙招雙引”工作站,賦予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職能。引導全市各縣區、各單位圍繞産業發展定位和部門職責,開展專項專題專場“雙招雙引”活動,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項目,先後簽約人才項目27個,總金額達49.8億元。成功引進廣東志高-津晶集團,帶動智能家電産業項目及研發團隊100餘人集聚我市,建成柳州智能家電産業園。
三是深化政産學研合作精準育才。精準育才是深化産才融合的重要環節,我市大力強化政産學研合作,努力構建與産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培養體系。政府主導促成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智能製造産業技術研究院落地柳州,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廣西汽車研究院,為柳州工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的強力支撐。我們聯合廣西科技大學成立螺螄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發揮科研人才作用,攻克了沖泡型螺螄粉保質期短的難關。我們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家螺螄粉産業學院,精準培育螺螄粉生産經營複合應用型人才,為螺螄粉産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1

加快産業人才集聚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産業人才集聚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柳州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肩負着打造廣西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使命,要建設萬億工業強市,就需要大量的産業領軍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柳州市人才總量實現快速增長,但受地域劣勢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柳州對産業領軍人才的吸納和承載力十分有限,現有人才隊伍遠遠不能滿足工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未來,我市將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補齊政策短板,優化人才生態,加快産業領軍人才集聚步伐,切實做好人才引領這篇大文章。
一是堅持黨管人才,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強化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積極推動“書記人才工程”落實落細,增強各縣區各單位“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加快健全完善有利於産業領軍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加快推動“人才新政”提質升級,研究&&“人才飛地”、科研攻關任務“揭榜挂帥”等支撐政策,繼續保持柳州人才政策在全區和全國同類型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二是聚焦産業發展,加快人才集聚培養。發揮市場化引才、&&引才、活動引才的優勢,積極推動廣西(柳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爭創國家級人力資源産業園,升級拓展“龍城人才周”“雙招雙引”系列招才引智活動,加快産業領軍人才及團隊引進。用好用活我市職業教育資源和各類創新創業載體,圍繞全市重點領域、重點産業,組織政産學研協同攻關和人才培養,加快實現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的雙驅動。同時,以持續舉辦區域性職業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為牽引,培育一批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柳州工匠,引進一批創新創業人才,推動産才融合深度發展。
三是激發人才活力,打造最優人才環境。柳州市將進一步發揮人才生態比較優勢,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快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同時,解決人才幹事創業後顧之憂。積極引導銀行等金融行業開發“人才金”“人才貸”等金融産品和服務,加強對産業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吸納引領,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環境,讓産業領軍人才在柳州生活待遇放心、工作環境舒心、幹事&&順心。
呂松
柳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