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榆中 奏響春耕備耕“進行曲”
2023-02-10 08:21:23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榆中 奏響春耕備耕“進行曲”

    正值春耕備耕之際,行走在榆中縣田間地頭,一個個忙碌身影、一陣陣機械轟鳴、一件件農業科技新事,勾勒出榆中縣“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新畫卷,為全年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鄉村振興“排頭兵”

    近日,榆中縣舉辦農産品質量安全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組織全縣500名農民分批參加,旨在培育一批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授課專家採用“理論教學+現場觀摩”的方式,向農戶們詳細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農産品品牌建設等內容,大家受益匪淺。

    近年來,榆中縣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技能提升培訓計劃,自2021年起,已培訓高素質農民1250人,讓更多高素質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水肥一體化成為“好幫手”

    在榆中高原夏菜水培種植示範基地,蔬菜綠意盎然、長勢正旺。由於日光溫室大棚可以調節溫度、濕度,加之水肥一體化系統的管理,基地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在縮短傳統方法種植周期的同時,填補了春耕期露地蔬菜供應空檔期。

    “水肥一體化設施不僅節水、節肥、省人工,種植的蔬菜品相也相當好。”榆中康源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張紅玲説起水肥一體化設施時連連誇讚。

    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除了澆水還能精準施肥,可實現節約灌溉水60%以上,節約化肥使用50%以上。

    農業生産有了“好保姆”

    在榆中水合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的日光溫室裏,嫩綠的芹菜種苗整齊排列,隨着懸臂式噴灌機的移動,細密如霧的水珠落在芹菜種苗上,更添幾分生機。10余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拌肥、抹盤、點盤、擺盤,50余萬株青翠欲滴、長勢喜人的芹菜苗整裝待發。

    “傳統育苗方式會存在出芽率低、成活率低、育苗時間長等問題,現在我們採用日光溫室大棚集中育苗技術,不僅能提高秧苗移栽成活率,還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了風險。”合作社負責人張青山介紹,“合作社今年育苗3000萬餘株,不只供應本地大型合作社,還供給山西、青海、陜西等地。”

    隨着榆中縣各個育苗基地的建成,有力助推了全縣形成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體系,讓農業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走進榆中縣農副産品購銷公司,化肥整齊擺放,化肥庫房邊的測土配方室內,擺放着各鄉鎮村社的土壤樣本,工作人員正進行測土配方。

    測土配方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肥料科學化施用方法,滿足作物養分需要,提高作物産量,改善農産品品質。

    公司負責人婁江介紹,為保障春耕生産,公司自2022年10月開始籌劃冬儲化肥,目前化肥庫存1萬餘噸。

    為種苗繁育嵌入“科技芯”

    在甘肅大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十萬級凈化組培中心裏,專業技術人員正在超凈工作&上進行馬鈴薯脫毒組培苗的大規模擴繁生産工作。數萬個標記着不同日期的組培瓶裏,一簇簇種苗吐着嫩綠的小芽,生機勃勃。

    “種苗雖小,但都有一顆‘科技芯’,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脫毒技術,去除苗子中常見的植物病毒,生産出優質脫毒種薯,畝産可提高30%以上。”甘肅大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麗娜介紹,“目前,公司有大有1號、大西洋、隴薯系列等優質馬鈴薯品種41種。截至今年2月,已組培存苗300萬株,可産原原種400萬粒。每年我們供應市場4000萬株左右,産值約3000萬元。”

    今年,榆中縣各類作物種植面積約64萬畝,通過科技助力,全力守護糧食安全。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 硯 通訊員 張永琰

責任編輯: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5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