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慶油田建成我國首個年産500億立方米特大型産氣區
12月27日上午10時,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生産指揮中心電子顯示屏上,天然氣生産曲線躍上500億立方米大關,達到500.6億立方米,標誌着我國建成首個年産500億立方米特大型産氣區。這是繼2019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産量攀上400億立方米之後,時隔3年實現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
長慶油田天然氣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靖邊氣田開發,1997年將天然氣輸送至北京。2010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産量突破200億立方米,躍居我國最大産氣區。此後,長慶油田先後突破300億、400億立方米産量節點,連續12年蟬聯我國最大産氣區。
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是國際上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三低”油氣田,其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基於國內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長慶油田把增儲上産的重心放在基礎研究、科技攻關基點上,打破國際石油公司技術壟斷,突破低滲、特低滲、緻密氣田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油氣資源發現,加速可採儲量轉化,讓“三低”油氣藏爆發出巨大能量。
長慶氣區單井日均産氣不到1萬立方米,僅為國內中、高産氣田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在如此“貧瘠”的氣田創造高效開發和持續上産奇蹟,得益於依靠自主創新破解“三低”氣田系統性難題、探索形成的低成本開發模式。長慶油田用低成本理念系統謀劃盆地緻密氣高質量發展,以高效開發示範區引領推進水平井組開發、體積壓裂投産,近五年斬獲200余口百萬立方米以上高産工業氣井,並攻克井下節流難題,實現中低壓集氣,地面系統全部國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慶油田持續推進天然氣開發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集成創新國內外上千項先進適用技術,把2萬餘口氣井、500余座站(廠)、3萬公里輸氣管線的生産、管理要素“裝”進電腦裏,集中於鼠標控制,生産方式、管理模式加速向新型工業化轉型。
長慶油田今年建成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氣田産能,全年投産氣井2338口,新增日産天然氣3100萬立方米。隨着榆林氣田、蘇裏格氣田、子洲氣田、神木氣田的規模開發,目前已累計生産天然氣超過5550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7.2億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物19.56億噸,為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打贏藍天保衛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了強力支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范海瑞 通訊員彭旭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