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峰區 “龍頭”引領果業興

西峰區董志鎮郭堡村果農分揀蘋果。 西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雪將近,董志垣寒意漸濃,但慶陽滿園春健康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卻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場景,果農們有序地分揀、裝箱、拉運着蘋果,個個臉上洋溢着收穫的喜悅。
“我們合作社有8個品種的早熟、晚熟蘋果。2019年進入挂果期,今年總産量達50萬斤左右,比往年增産70%左右。”慶陽滿園春健康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白宗熙高興地説,西峰區生産的蘋果硬度較大、果面潔凈、色澤鮮艷、酸甜適度,品質優良,頗受市場歡迎。
據了解,2013年,西峰區顯勝鄉鐵樓村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入慶陽滿園春健康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鐵樓村流轉土地千余畝,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吸納當地農戶以土地形式入股,連片種植玉華早富、瑞陽、瑞雪等新優品種矮化密植蘋果樹,帶動當地蘋果産業走上了專業化、科學化、規模化發展的新路子。
白宗熙介紹,這幾年,合作社按照“建園標準化、品種高端化、管護智能化、經營多元化”的思路,不斷改良品種,對果園進行標準化管理,提升果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打造集旅游觀光、採摘品嘗、冷庫貯藏、新品推廣為一體的示範園。示範園的建設,不僅吸納了周邊60多名群眾就近務工,還帶動了當地蘋果産業的提質發展。
據了解,滿園春健康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計劃按照“三産融合”的理念,實施康養農業園建設項目,分三期建設集休閒觀光、生態康養、種養循環、農産品加工等於一體的複合型康養農業園,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西峰區地處董志垣腹地,具備發展蘋果産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西峰區按照“保糧提果、擴畜增菜”的産業發展思路,以“農字號”龍頭企業、合作社為引領規模發展蘋果産業,全面加快標準化果園建設,重點打造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區,紮實開展老舊果園提質改造,採取“挖、改、換、托”等方式,對病害嚴重的老果園、管理粗放的初果園以及效益低、前景差的産業項目逐步進行改造,推動蘋果産業提質增效。
在董志鎮袁氏果業千畝生態蘋果示範區內,防爆網、水肥一體化灌溉管道、水泥立柱等設施齊全,蘋果挂滿了矮化密植果樹的枝頭。據了解,2020年,甘肅袁氏果業有限公司在董志鎮田畔等村流轉土地2100畝,投資3000萬元,按照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的建園思路,採用全新種植模式和農業技術,栽植維納斯黃金、紅思尼克、瑞香紅等新特品種,傾力打造規模化高標準現代蘋果示範園區。
甘肅袁氏果業有限公司生産經理邵繼紅介紹,園區引進水肥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實現水肥供應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施肥的精準化,不僅省工省力,還省肥省水;推廣生物防蟲技術,通過在果園種植蒲公英、敗醬草、苦參等,改善果園微生態,提高土地有機質,防控病蟲害;使用生物免疫膜代替果袋,這種免套袋技術既降低生産成本,又讓蘋果日照時間更長,甜度、口感更好。
“我們在種植技術上下功夫的同時創新營銷模式,在貴陽、重慶、杭州等地開設銷售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種植效益。”邵繼紅説,今年園區共有320畝蘋果進入挂果期,平均畝産1000至1200斤,總産量預計在25萬至30萬斤,創收利潤可達到100萬元左右。
在發展蘋果産業的過程中,西峰區積極引進新技術,大力推廣現代蘋果管理技術和栽培模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和次數,採取生物防控手段,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加快品牌體系建設,依託“慶陽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先後註冊了居立、隴清、隴寶等品牌。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在沿用傳統銷售方式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現代銷售方式,30多家企業和合作社建立線上銷售平台,與北京新發地、深圳百果園等高端市場簽署了合作協議,帶動蘋果産業走向高端市場。通過建基地、擴規模、抓管理、推銷路,全面推進果業全面升級、提質增效,努力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
目前,西峰區建成蘋果重點村30個,全區從事果業生産的農戶達到3.2萬戶,專業合作社66個,百畝以上經營大戶110戶;完成綠色基地認證9萬畝,出口基地認證2.87萬畝,有機認證1022畝,全區盛果期果園13.1萬畝,今年預計總産量12.1萬噸,産值7.17億元。(盤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