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原大地唱響豐收讚歌
——寫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
又是一年秋分日,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
隴東黃土高原,一顆顆蘋果挂滿了枝頭,在太陽下羞紅了臉;隴中梁垣山峁,一個個馬鈴薯抱團共生,從泥土裏探出圓滾憨實的腦袋;河西走廊,一棒棒玉米如胳膊般粗壯,玉米秸稈如青紗帳;甘南廣袤草原,牛羊遍野;隴南丘陵山地,橄欖清香……
豐收的喜悅挂在農民的臉上,滿滿的獲得感洋溢在眉宇間,他們用辛勤勞作的豐碩果實,為自己的節日——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書寫着華彩樂章,為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着色添彩。
夏糧顆粒歸倉 秋糧豐收在望
“嗡嗡——”隨着石磨富有節奏的響聲,籽粒飽滿的麥子被加工成白裏透黃的麵粉。近日,在靈&縣荔江生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的石磨車間,石磨生産線慢速轉運,磨制麵粉。
“這是今年新收的小麥,通過有機種植,經過石磨慢速加工,保留了小麥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麥香味濃。”公司董事長馬登雲介紹説。
馬登雲是中&鎮安家莊村村民,流轉撂荒復墾耕地1036畝,於2019年建成我省首個通過國家認證的有機小麥生産基地,2022年獲得我省首家有機冬小麥石磨麵粉及有機麩皮國家認證,年産有機小麥114噸,加工有機石磨麵粉80噸。他本人也榮獲2022年度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保供先鋒。
今年,我省夏糧種植面積1324.65萬畝,較上年增加23.9萬畝,産量達到341萬噸,較上年增長3.4%。甘肅作為全國夏糧生産貢獻突出的15個省份之一被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
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級財政部門及時下達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等各類支持糧食生産的財政資金超過53億元,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我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採取耕地保護硬措施,保障了糧食播種面積;建設高標準農田340多萬畝,復耕復墾撂荒地123萬畝;強化科技支撐,做大做強種業,夏糧平均畝單産257.6公斤,較上年每畝提高4公斤。
夏收期間,全省投入省內外聯合收割機1.23萬台、專業收割機手2萬多人,經過50多天奮戰,累計機收小麥1000多萬畝,全省小麥機械化率首次突破90%,預計全省節糧減損達到6000萬斤以上。
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田間生長。今年,全省種植秋糧面積2714.35萬畝。其中,種植大豆83.3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76.2萬畝的任務,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32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30萬畝的任務。
從綠色青青到金黃澄澄,正是鄉間最忙碌的時節。各地開展以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行動,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控,掀起了穩産保糧的熱潮。目前,全省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良好,有望再獲豐收。
特色産業興旺 增添振興力量
金秋時節,行走隴上,眼前是一幅幅斑斕多彩的豐收畫卷。
從“羲皇故里”天水的花牛蘋果,到“隴上江南”的隴南油橄欖;從河西走廊的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菌菇飄香、葡萄盈枝、果蔬滿園,到隴東“高天厚土”的平涼、慶陽,紅牛健碩、湖羊肥壯、玉黍金黃;從北部白銀旱砂地的西甜瓜,到臨夏盆地的東鄉貢羊;從黃河之濱的蘭州百合,到隴中大地的岷縣當歸、隴西黃芪……隨便一處,都是一幅引人入勝的工筆畫。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今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帶動特色産業價值鏈提升,推動特色農業大省加速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
全省以“牛羊菜果薯藥”、現代種業、奶業、生豬、雞、飼草料、核桃、花椒、油橄欖等14種優勢特色産業和食用菌、百合、藜麥、葡萄4種地方特色産品為主攻方向,推動特色産業及地方優勢産品蓬勃興旺,帶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在秦安縣五營鎮閆溝村,果樹茂密繁盛,嘎啦、花牛、維納斯等早熟蘋果綴滿枝頭。閆家溝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閆來福穿行果園,組織農戶採摘、分揀、套袋,給客商裝運蘋果。
合作社流轉土地2600畝,建設蘋果標準化基地1500畝,吸納80戶農戶長期務工,帶動200多戶農戶增收。“今年我們已經給農戶發工資180萬元,預計全年支付工資300多萬元。合作社就是為了做大産業,服務鄉親,幫助村裏人共同致富。”閆來福説。
在臨洮縣辛店鎮康家崖村,“90後”創業者、甘肅三榮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偉偉,帶動村民發展馬鈴薯産業。近年來,免費發放馬鈴薯良種7萬多噸,累計推廣種植馬鈴薯優良品種300多萬畝,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生産、免費種子肥料等方式直接帶動困難戶1000余戶、間接帶動困難戶4000余戶增收,覆蓋周邊新添、辛店、太石、峽口等8個鄉鎮,農戶年收入可增加近1萬元。
“豐收節期間,我們將對農民進行培訓,通過理論學習與田間實踐、教師講授與課堂互動、參觀考察與座談交流,解決農民生産銷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康偉偉介紹説。
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1萬家,吸納成員202.6萬人,帶動農戶242.1萬戶;全省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337家,延長了特色産業鏈條,加速産業集聚發展。通過調結構、優布局、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興科技、培園區、創品牌,全省特色産業加快發展,種養規模穩步擴大,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為實現産業振興夯實了基礎。
同慶五穀豐登 共享發展成果
“‘甘味’蘋果品質為啥好?生産地海拔高,1000米到1900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果糖積累;天然降雨、光照足、施有機肥,蘋果硬度好,耐貯運;甘肅的山地、垣上,通風好、病蟲害少……”
近日,在“甘味”品牌中心進行的現場直播帶貨,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粉絲,“甘味”農産品成了搶手的“網紅”産品。
農産品豐收了,賣個好價錢是農民最大的願望。為此,我省實施品牌營銷戰略,提升“甘味”品牌效應,不斷夯實“甘味”品牌綠色、有機底色,“厚道甘肅 地道甘味”品牌效應持續放大,“甘味”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明顯提升。
繼“甘味”品牌位居2021中國品牌·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100強榜首,今年5月,“甘味”品牌榮獲“2022中國品牌日·我為中國品牌代言——消費者喜愛的中國品牌TOP100”。今年“甘味”品牌商標獲得國家核準註冊,先後有60個市縣區域公共品牌、500家企業商標入選“甘味”品牌目錄。
今年7月由農業農村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甘味”特色農産品貿易洽談會上,46家參會農産品營銷企業簽訂意向性採購合約29項,總額達50.73億元;簽訂農産品加工投資協議4項,總額7.55億元。
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助增收。近期我省將組織一系列金秋消費季活動,舉辦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甘肅隴南油橄欖節、2022年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和首屆定西寬粉節,舉辦靜寧蘋果節、天水花牛蘋果産銷對接等各類大型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以及農業品牌推介、農業政策及技術推廣、生産技能評比推選、農民文藝表演等活動,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産銷對接和促消費活動,促進農民增收。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