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原之舟”變增收法寶
入夏以來,隨着氣溫逐漸轉暖,遼闊的甘南草原,草肥牛壯。
近年來,甘南州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扶持壯大龍頭企業,主攻精深加工,主打拳頭産品,主推“甘南”品牌。在眾多農牧産業中,成績最突出、發揮了領航作用的當屬甘南牦牛特色産業,佔到農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達42%以上。
據統計,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萬頭,其中甘南州內有牦牛120多萬頭,約佔全國牦牛總數的7.5%。通過科學養殖、打造産業鏈,“高原之舟”逐漸成為當地的增收“法寶”。
揚優勢補短板
創建有機産品大品牌
牦牛産業是甘南州最主要的傳統特色産業,為推動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甘南州下大氣力解決成果鞏固難、常態長效難、升級晉位難、品牌塑造難等瓶頸問題,揚優勢、補短板,推動鄉村振興和綠色崛起。
“我們與甘肅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合作社作為高原藏牛羊繁育養殖教育實訓基地,今年要繼續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在牦牛養殖技術創新領域走在行業前列。”合作市新瑞豐高原牛羊養殖種植技術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磊説。
甘南州積極發掘資源稟賦,加快推進牦牛乳産業發展步伐,有效提升了牦牛乳産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合作市已經成為全國的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交易量佔全國的86%,甘南州成為我國牦牛乳系列産品的主要生産基地,酪蛋白系列産品産量佔全國的90%。
在甘肅華羚乳品集團有限公司的牦牛乳産業互聯網原料交易平台大屏前,夏河縣博拉鎮牧民寧布塔正密切關注着曲拉和牦牛乳的價格變動。“依靠出售曲拉、酥油、牛奶,我一年能掙20萬元。”寧布塔説。
“我們將繼續立足牦牛乳特色優勢資源,以‘大健康’産業為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主線,提升牦牛乳産業新價值。”甘肅華羚乳品集團總經理敏少華告訴記者,華羚將充分利用甘南“中國牦牛乳都”這一區域品牌影響力,將甘南州打造成為中國牦牛乳産業集研發、生産、銷售、基地建設為一體的産業集聚區,推動甘南牦牛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
從牦牛“資源大州”
邁向牦牛“産業強州”
為推動牦牛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甘南提出了三年發展目標:培育5戶牦牛肉、牦牛乳鏈主企業,建立甘南牦牛肉、牦牛乳標準體系,推出一批“甘南”字號的牦牛産品,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産基地和産品集散中心,推動甘南牦牛肉和甘南牦牛乳成為全國知名、行業居首和市場暢銷的高端品牌,牦牛産業成為全州的支柱産業,實現牦牛“資源大州”向牦牛“産業強州”轉變。
甘南州將依託甘南牦牛地理標誌品牌和“中國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機、綠色、無污染特質,發揮地理區位優勢,實施牦牛産業效益提升計劃和生態養殖、收購加工、産品研發、市場拓展、産業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鏈條突破行動。同時,按照三年發展目標,將牦牛産業打造成為農牧民群眾和全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總産值佔到生産總值的14%以上,使甘南牦牛和牦牛乳影響力逐步輻射青藏高原,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成為行業標杆,享譽全國。
建設現代産業體系
“馱起”高原畜牧經濟
甘南州立足實際、立足資源、立足自身,始終在做著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甘南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龍頭企業主體地位,延展産業鏈條,強化科技支撐,倒逼繁育、養殖、加工、倉儲、流通、消費等各環節轉型提能升級,加快形成繁育推、種養加、産供銷一體化協同發展,優質供給和多元消費互促共進的全産業鏈良性發展格局。
走進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的阿納村,養殖合作社裏,娟犏雌牛悠閒地吃着草。説起娟犏雌牛,合作社負責人桑吉東知布的“話匣子”被打開了。“它是用英國的娟姍牛和本地的藏牦牛雜交後繁育的,比本地傳統的藏牦牛體型大、産奶量高、生長周期短。”
“藏牦牛6至7年出欄,平均價格4500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欄,平均價格8500元;藏牦牛日産奶量3斤,娟犏雌牛日産奶量15斤。”桑吉東知佈告訴記者,每投一頭娟犏雌牛,牧戶就可以淘汰3頭本地藏牦牛,真正實現了養殖由數量擴張向減畜增效轉變,取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甘南州把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生態建設之要、草畜平衡之需、産業發展之機、綠色崛起之路,加強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推動牦牛保護區種源開發利用,開展美仁牦牛新資源挖掘,積極推廣牦牛雜交改良,全面提高當地藏牦牛的個體生産水平和群體生産效益,減緩草場生産壓力,走出了一條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在甘南州,萬畝基地,牧草蔥綠;加工車間內,酸奶飄香;收購站點,牧民歡笑……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