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優勢 靶向發力 全鏈發展
——定西市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定西,自古以“千年藥鄉”著稱,是全國道地、優勢地産中藥材的主産區之一。
善用勢者就勢。依託獨特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近年來,定西市搶抓國家機遇,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競爭力,推動中醫藥全産業鏈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定西市中醫藥産業實現增加值36.91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的9.7%。
種植規模穩量提質、生産加工轉型升級、倉儲交易擴容增量、品牌打造彰顯特色……
傳承、創新、發展,自“千年藥鄉”出發,向“中國藥都”崛起,定西市中醫藥産業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夯基礎 扎牢産業的根
藥材好,藥才好。為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定西市堅持抓實抓牢種植環節,保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2021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80.16萬畝,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26.3億元,增速18%。
與此同時,全面推行標準化種植,提升中藥材質量。定西市制定頒佈中藥材地方標準40項,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種植模式,促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率從2016年的54%提高至2020年的79%。
持續壯大的中藥材産業,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目前,定西市農民人均可從中藥材産業中獲取的收入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其中主産區農民人均獲得的收入佔60%以上。
強科技 促産業轉型升級
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於技術創新。
定西市堅持實施“科技興藥”發展戰略,以舉辦中國(甘肅)中醫藥産業博覽會為契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引進知名企業,幫助指導、投資興業、延鏈補鏈。
先後與國內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組建成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個,實施科技合作項目80余項,在研新藥4項。
廣州醫藥集團、中國中藥、天津紅日藥業、天士力藥業、奇正藏藥……一批知名中醫藥企業落戶定西,為中醫藥産業發展引入新理念,增添新動能。
定西市注重提升與標準體系相配套的檢驗檢測能力,各中藥生産企業全部配備檢驗檢測實驗室,甘肅數字本草檢驗中心通過CMA資質和CNAS認證,新增中藥材及土壤檢測能力66項,檢測範圍基本涵蓋《中國藥典》90%以上的中藥材/飲片。甘肅九州天潤檢測有限公司實驗室計量認證(CMA認證)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由傳統的原藥材、飲切片升級到配方顆粒、中成藥、中藥製劑、提取物和養生保健等大健康産品,近幾年來,定西市生産出的中醫藥産品呈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發展態勢,廣受市場青睞。
目前,全市共有藥品生産企業73戶,規模以上企業33家,工業産值超過1億元的企業6戶。培育發展中醫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中醫藥科技創新型企業6家,申報國家專利110件,取得科技成果172項。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33戶規模以上中醫藥加工企業實現産值28.74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增加值7.72億元,增速28.4%。
增特色 擦亮“中國藥都”名片
從種子種苗到原藥材、加工生産、交易倉儲,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滲透於各個環節。
定西市立足天然優勢,緊盯各個環節,做足文章、放大優勢,讓“中國藥都”的名片愈響亮,特色愈鮮明。
這裡的中藥材交易市場,愈加寬廣——
打造隴西首陽中藥材市場、隴西文峰中藥材市場、渭源渭水源中藥材貿易中心、渭源會川中藥材綜合市場和岷縣當歸城交易中心等5個規模較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
形成以中藥材交易市場為龍頭,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為平台,産地集貿市場、鄉鎮收購網點、電子商務為補充的中藥材市場體系,逐步形成了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中藥材交易量81.83萬噸,交易額154.76億元。
這裡的“天然藥庫”,有了更多的科技支撐——
近年來,定西市引進探索輻照滅菌、紅外乾燥、低溫充氮等先進儲存技術,解決了中藥材存儲時二次污染等問題。引進中國中藥集團等現代倉儲物流企業,建成高架智能立體庫、智能雲倉,運營及交收分佈遍及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
如今,定西市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10萬噸,儲藏品種達320多個。
這裡的中藥材産品,有了越來越多叫得響的品牌——
在抓好藥材質量的基礎上,定西市不斷強化中藥材品牌建設。截至目前,中藥材方面累計註冊商標310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5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4件。
隴西縣被原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全國中藥材(黃芪、黨參)種植産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性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岷縣被原國家質檢總局審批為出口當歸種植示範區,成為西北首個、全國第六個中藥材質量安全示範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崔銀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