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出激勵創新“組合拳” 讓人才有用武之地
“活力金城”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現場(資料圖片)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21年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出了這樣的時代強音。會議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近年來,蘭州市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積極&&了各類科技創新政策,激勵人才創新創業,激發了全市創新創造活力。通過連續8年設立“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專項”,支持了1100多個人才(團隊)開展各類科技研發,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工作出現了齊頭並進、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已成為蘭州市將宏觀人才戰略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創新舉措。
1
蘭州市擁有各類人才40.59萬人
據統計,蘭州市現有各類人才40.59萬人,其中院士17名(不含雙聘),國家級重點人才計劃專家56人、省級重點人才計劃專家432人、市級重點人才計劃專家738人。人才數字的“背後”,有着蘭州市為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所付出的努力。
近年來,蘭州市堅持改革創新,健全人才政策體系,相繼研究&&了《中共蘭州市委全面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了《蘭州市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實施辦法》《蘭州市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優化全市人才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等20個實施辦法,並配套&&了《蘭州市“金城萃英”人才計劃》《蘭州市“産業平台集聚人才計劃”實施辦法》《蘭州市在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産學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8個辦法。結合人才實際需求,認真梳理各類人才在財政金融、項目扶持、職稱薪酬、保險醫療、住房保障、來蘭落戶、配偶就業安置、子女入學、服務保障等9個方面的優惠政策,建立起了政策辦法與優惠政策相互配套銜接的“1+N+9”人才政策體系。
2
創新人才“引培”舉措,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落實和細化各項人才政策的過程中,市科技局也打出了一系列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的“組合拳”,以此引進和聚集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其一,以“聘期制”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在不改變與原單位隸屬關係的前提下,柔性引進一批助推蘭州市高質量發展的專家個人和創新團隊。通過採取項目合作、技術入股、有償諮詢、課題研發等方式,先後柔性引進國內知名專家、學科帶頭人582人,解決了一批事關蘭州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企業長遠發展的技術難題。
其二,以“項目制”培育創新人才。堅持把項目作為培養鍛煉人才的重要平台,市級累計投入創新創業項目資金2.9億元,支持了“國産重離子加速器治療腫瘤的基礎和臨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等一批技術創新性強、人才引領效果好、社會效益顯著的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吸引人才團隊來蘭創新創業。採取“揭榜挂帥”的方式,支持企業對接國內外創新人才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填補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其三,以“競賽制”發掘創業人才。自2018年舉辦首屆“活力金城”蘭州市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以來,先後有300多個優秀團隊參加比賽,60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創新性、自主知識産權及廣闊發展前景的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走向大賽&前。其中,第二屆大賽一等獎“分佈式電源監測預測平台”項目,已累計接入全省10千伏以上分佈式發電企業300余家,有效助力解決分佈式光伏、小水電並網問題,提升了電力調度部門電網運行的智能化服務水平。
3
扶持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人才創新鋪路
與此同時,市科技局還通過&&相關辦法,積極引導省內外科技成果在蘭轉化,促進在蘭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人才與企業聯動融合,聯合組建産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基地83個、企業研發機構49個。
依託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建設的“甘肅新能源國際化工程技術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基地”是此類基地的代表之一。該所所長周劍平告訴記者,基地獲批後,市科技局給予相應資金支持,目前太陽能一體化路燈已在蘭州新區、榆中縣、隴南禮縣、定西、臨夏等地推廣安裝,太陽能地埋燈、移動電源等也打開了銷路,一系列新産品還在每年的蘭州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展覽展示。“通過基地建設,我們也在將成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開,目前已出口至美國,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開展了示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周劍平説:“同時,該基地也將取得的成果回報服務於蘭州經濟建設,比如,榆中的光伏扶貧項目大多是通過我所來諮詢、設計和檢測,這也是我們服務於蘭州市經濟建設的一個方面。”
4
人才政策成效顯著,人才“紅利”持續釋放
在一系列人才“利好”政策的激勵鼓舞下,蘭州市涌現出一大批人才創新創業的典型。蘇偉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員。
蘇偉現為蘭州大學信息無障礙研究中心主任、文交奇譽人工智能實驗室執行主任、信息學院副教授,也是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智庫專家,曾有在美聯合博士培養和訪問交流的經歷。蘇偉帶領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開展人工智能、盲文信息處理、科技助殘養老等相關研究。由蘇偉研發的“中國盲文數字平台”是我國首例面向全國1700萬視障人群,集生活、學習、工作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平台上線以來,受到了視障人士的“追捧”,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共享社會文明。他先後獲得“蘭州市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蘭州高新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榮譽稱號”“隴原青年創新人才”等榮譽,參與制定我國Web信息無障礙團體標準制定。
據市科技局副局長滿吉新介紹,蘭州市近年來人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通過項目組織實施柔性引進了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一大批高端人才來蘭州市創新創業。近年來,共吸引博士後26人,博士628人,碩士147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4人,引進外來人才152名。
蘭州市人才政策的“紅利”之一,就是培育了一批本土人才。結合項目實施,2017年至2021年共組建了700多個創新人才團隊,參與項目實施的人數超過4300人。通過項目帶動,為本土企業和高校院所培養博士生53人,碩士生218人,晉陞正高級職稱人數達到56人,副高級職稱人數達到102人,其中服務於企業創新的人員達到500餘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