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蘭州10月28日電(記者張文靜、王銘禹)由蘭州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參與的科研團隊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西北地區沙漠的乾旱周期及機制。專家&&,這有助於研判未來乾旱環境的演化。
相關地質資料表明,乾旱環境不是一直處於乾旱狀態,而存在周期性的乾濕變化。乾旱環境如沙漠的乾濕變化還能反映季風降水強弱周期的變化,因此理解乾旱環境的乾濕變化規律和機制對理解未來乾旱環境的演化至關重要。

科研人員在騰格裏沙漠進行岩心鑽探。(受訪者供圖)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産資源學院青年教師劉成英告訴記者,近年來,團隊成員陸續在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庫布其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毛烏素沙地進行了自主岩心鑽探,獲取了第一手地質資料。
在對騰格裏沙漠的鑽孔岩心分析基礎上,團隊成員恢復了騰格裏沙漠300萬年來的環境乾濕變化記錄,併發現該地區乾濕變化存在顯著的40萬年周期,即每40萬年出現一段乾旱時期。

這是騰格裏沙漠景觀。(受訪者供圖)
“學界已知,地球運行軌道的扁圓程度存在周期為40萬年的變化。地球運行軌道的幾何變化,影響着太陽輻射能量在地球表面的緯度與季節分佈,進而影響地球的氣候變化。研究顯示,騰格裏沙漠乾濕變化存在的40萬年周期與地球運行軌道的扁圓程度變化周期一致,表明騰格裏沙漠的乾濕變化由地球運行軌道的扁圓程度引起。”劉成英説。
據介紹,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