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 | 記者手記:農機手春耕前的“第一課”
2023-02-15 21:40:26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千年藥鄉”甘肅省隴西縣有個別樣的春耕前“第一課”,至今已持續40多年,今年更是紅火。

    雪後初晴,隴西縣農機服務中心教室裏傳來授課聲。記者循聲前往,看到100多位村民將屋子“填”得滿滿當當,一邊翻看農機推廣站配發的理論課本,一邊聽技術人員講解新型輪式拖拉機和中藥材種植機具的類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旁的隴西縣農機服務中心主任汪興龍告訴記者,春耕是農業生産第一步,對種植、收獲起到重要影響。隴西縣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化身為春耕的“左膀右臂”,對農機手的技術培訓也就成了“必修課”。

    一個多小時後,理論課結束了,人們興致勃勃涌向操場,看隴西縣農機推廣站站長王新華演示駕駛一輛150馬力拖拉機。“這是最新的‘G4’四輪拖拉機,操作時要注意離合器踩法。”王新華一邊講解,一邊開著拖拉機在場上繞圈。

    隴西縣農機推廣站站長王新華(右)向農機手介紹操作事項。新華社記者王朋 攝

    培訓間隙,王新華和記者閒聊起來:“以前農戶大多使用手扶拖拉機,培訓內容也簡單。近幾年變了四輪式,馬力增加,操作難度提高,相關法律、法規也逐步細化,只有經過理論和實操考試,取得駕駛證,農機手才有資格駕駛拖拉機。”

    為什麼第一課是培訓農機手?面對記者提問,王新華指了指拖拉機尾部的連接器。“現在耕、種、收使用的配套機具都由拖拉機帶動。拖拉機操作難度大,又是貫穿各環節的動力源,春耕前集中培訓、考證,可以讓農業生産更順暢。”

    過了一會兒,場地標識做好後,柯寨村村民蘇小兵第一個登上拖拉機練習駕駛。

    農機手正在練習駕駛拖拉機。新華社記者王朋 攝

    “我家種了30畝黨參和黃芪,很費人力。去年收獲時,1畝藥田一天要雇8到10人。”蘇小兵説,看到村裏人買的四輪拖拉機利用率高,收獲時6人一天收6畝,他也想買一臺。“趕緊考個證,今年春耕就能開上了。”

    張磨村村民王建喜沒有購機需求,一心求技術。“現在隴西縣各鄉鎮都有農機合作社,農機具種類全,租用劃算,反倒是農機手很搶手。持證上崗後自家種地方便,農忙時還能掙三四萬元。”王建喜説,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

    “現在農民購機需求、培訓考試熱情高漲。”汪興龍算了算,僅2022年,全縣農民新購置大中型拖拉機就超過600臺,配套農機具超過1000多臺(套)。近三年,全縣新增持證上崗的農機手超過3000人。

    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農機服務中心,農機手正在接受培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朋 攝

    這些變化歸因于當地中藥材産業不斷提質升級。記者從隴西縣農業農村部門獲悉,近年來,當地中藥材産業正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現代化種植發展,成為産業振興的支柱。今年,隴西計劃種植中藥材面積達到50萬畝。

    “我們的培訓貫穿四季,順應當地農業發展需求,常辦常新。其中,兩日制的春耕‘第一課’為每年農業生産把好了第一個技術關。”汪興龍説,接下來技術人員會根據不同時令,為農民實地培訓各環節配套機具使用方法。

    13日,蘇小兵打電話告訴記者,他已通過考試拿到拖拉機駕駛證。驚蟄過後,春耕就要開始,他準備今年大幹一場。(記者王朋、王紫軒)

責任編輯: 劉欣瑜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6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