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股份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
2023-06-13 13:51:57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六大國有銀行下調個人存款掛牌利率,3天后股份制銀行快速跟進。6月12日,11家股份行先後更新了人民幣存款利率表,此次個人存款利率調整主要涉及活期存款及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人民幣存款産品,不同期限存款産品下調幅度在5—15個基點不等。

  分析認為,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不降反升,本輪下調重點壓降中長期存款利率有利於緩解存款定期化,降低銀行綜合負債成本。非對稱的下調有助於打開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刺激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居民追求穩健收益,可以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産品。

  跟進第四輪下調 保持利率差穩定

  在2022年4月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存款利率參考10年國債和1年期LPR柔性定價之後,存款利率有過三輪下調,分別在2022年4月、2022年9月與2023年4月。

  今年6月是第四輪,在央行沒有降準也沒有降息的情況下,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下降,1年期LPR沒有變化,央行引導國有大行下調了存款利率,屬於新一輪的下調。

  6月9日,六大行集體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3天后的6月12日,11家股份制銀行快速跟進。具體來看,活期存款方面,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恒豐銀行調整後活期存款利率為0.2%,較前值調降5個基點。

  定期存款方面,招商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別調整至2.05%、2.45%、2.50%,較前值分別下降10個基點、15個基點、15個基點,調整後與六大國有銀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其餘股份制銀行利率略高於這一水平。渤海銀行、恒豐銀行調整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30%、2.80%、2.80%。浙商銀行調整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3%、2.75%、2.80%,相對而言處於較高水平。

  光大銀行、廣發銀行調整後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20%、2.50%、2.55%。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今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通過自律機制協調,由大型銀行根據市場條件變化率先調整存款利率,中小銀行根據自身情況跟進和補充調整,保持與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對穩定,有利於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銀行負債穩定性,保持合理息差,實現持續穩健經營,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可持續性。

  下調中長期定存利率 有效壓降成本

  存款利率是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同時是居民的資産收益。在此輪存款利率“降息潮”中,中長期定期存款下調幅度更大。“下調的期限以長期存款為主。不管是從監管層還是從銀行來看,都在引導客戶資金從長期存款中向中短期存款中轉移,從而降低攬儲成本。”融360研究員劉銀平向記者&&,長期存款成本成為各大銀行的重要壓降對象。

  “定期存款降幅要高於活期存款,更有效的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緩解銀行息差壓力。”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為,“儘管2022年以來,央行已經多次下調了存款利率,但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不降反升,很大程度是因為微觀主體預期偏弱使存款結構變得更加定期化。本輪給予定期存款更大的降幅有利於緩解這一現象,推動存款負債成本更明顯的下降。”

  “調降這些期限利率,有助於降低存款定期化,有效降低銀行綜合負債成本。”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如是&&。

  此外,郭磊認為,今年以來,部分銀行可能採用了“以價換量”的策略來增加信貸投放規模,部分優質企業面對的貸款利率要比定期存款利率更低,可能滋生空轉套利現象,給予定期存款更大的降幅有助於緩解這一現象。

  追求穩健收益 配置現金管理類産品

  銀行息差縮窄及凈利潤增速下滑,與銀行持續減費讓利、貸款利率不斷下降有關,將影響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可持續性。“通過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來延緩息差縮窄壓力、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在當前仍然具有必要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

  “銀行息差緩釋後,銀行利用盈利補充資本的能力提升,銀行的資本約束會得到緩釋,銀行信貸供給的能力與積極性會提升。”郭磊&&,本輪存款利率非對稱的下調有助於打開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的空間,刺激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着較大的下行壓力,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對於居民而言,周茂華認為,目前看由於存款利率仍高於10年期國債收益率,存款利率仍有一定吸引力,預計暫時不會對居民風險偏好與資産配置行為造成顯著影響。

  “相對於普通定存,大額存單有一定利率優勢,短期來看市場熱度依然會比較高。”劉銀平&&。

  董希淼&&,居民如果要追求穩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産品。同時,降低對投資收益的預期。記者 黎華聯 陳穎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968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