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丨唱響海洋牧歌——廣東“藍色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3-06-13 08:51: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廣州6月12日電題:唱響海洋牧歌——廣東“藍色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新華社記者熊嘉藝

  在廣東珠海萬山海域,一望無際的蔚藍海面上,漂浮著一座白色“海上堡壘”。當它緩緩升起,一座高達12米的網箱浮出水面,網箱中養殖的石斑魚群穿梭遊動。

  這是我國首臺大型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澎湖號”,也是廣東海洋牧場實踐的一個縮影。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廣東是海洋大省,擁有4314公里蜿蜒的大陸海岸線,42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得天獨厚的氣候與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2022年廣東省海洋生産總值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5.4%。“藍色經濟”正在南粵大地上加速發展,“海洋牧場”崛起成為廣東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這是在廣東珠海萬山海域的我國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澎湖號”。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風浪是深海養殖最大的‘敵人’。相較傳統養殖,深遠海養殖平臺抗風浪能力更強,面積更大,養殖安全有保障,魚的品質也更好。”主持研發“澎湖號”的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博士王振鵬介紹,建成以來,該平臺已經成功養殖了金鯧魚、石斑魚等多種海洋魚類。

  廣東最早開啟我國深水網箱養殖先河,最早實現了深水網箱裝備國産化研制推廣應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建有覆蓋海洋生物技術、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藥物、海洋環境等領域的省級以上涉海平臺145個,其中包括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為産業插上翅膀,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不僅有“好裝備”,還要有“好種子”。在潮州饒平的海上花鱸保種場,數百條花鱸母魚親本漫遊其中,省級花鱸良種場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該良種場建成後,每年可培育優質花鱸魚苗3億尾,為現代化海洋牧場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種苗保障。

  近年來,“粵強種芯”工程加速推進,培育了一批海水優勢魚種,金鯧、花鱸、軍曹、石斑魚等高品質高價值優良品種,豐富了百姓們餐桌上的選擇。

  依托種業研發成果,廣闊海洋蘊藏的巨大食物潛力不斷被挖掘。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省海水養殖産量336萬噸,其中魚類78萬噸、甲殼類72萬噸、貝類178萬噸、藻類6萬余噸,“海洋飯碗”越端越牢。

  每年金秋時節,廣東湛江肥美的金鯧魚進入收獲期。這裏被譽為“中國金鯧魚之都”,有著超過3500個深海養殖水箱。

  如何讓“一條魚”産生“多條魚”的價值?不斷延長産業鏈是其中秘訣。

  這些金鯧魚不僅直接銷往市場,還進入工廠、走上流水線,被制作成美味方便的預制菜産品。此外,金鯧魚“遊向”國際,出口到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漁業工人在深海網箱拉網收獲金鯧魚。新華社記者梁旭 攝

  “此前較為單一的産品導致金鯧魚一直沒能獲得廣闊市場,通過發展預制菜等方式延長産業鏈,不僅讓金鯧魚實現價格提升,更讓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從中致富。”湛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推出更多現代化海洋牧場的預制菜産品,與生物科技結合是海洋産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領域,廣東在海洋保健食品、化粧品、生物醫藥等領域廣泛應用生物科技,帶動整個産業鏈産值提升。

  “我們要推動傳統海洋産業提質增效。”廣東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説,廣東將加快推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探索構建一條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産業全鏈條。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968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