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際設計大廈俯瞰,廣州設計之都街區和紅點藝術廣場展現在眼前。

廣州設計之都街區的紅點街,充滿潮流和國際氣息,吸引“潮人”前來打卡拍照。
椰子樹、Tutu車、特色網紅路牌,行走在廣州設計之都紅點街,仿佛置身異國街頭,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包豪斯大篷車百年巡游、迪士普工業設計藏品鑒賞展、《色彩的聲音》國際藝術展……近年來,與世界接軌的科技、藝術、文化等元素,不斷在廣州設計之都實現跨界交融,迸發創新活力。
今年年初,廣州市公布12個國際化街區試點名單,廣州設計之都街區名列其中。本土企業“走出去”,優秀人才“引進來”,廣州設計之都正向“國際范”邁進,成為廣州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設計品牌聚集助力“走出去”
拓展國際“朋友圈”
近年來,“走出去”越來越成為企業適應全球化趨勢、增強競爭力、提高創新能力和拓寬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作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平台,廣州設計之都為“中國設計”搭建了連通世界的橋梁。
創立於2014年的廣州潮洋科技服飾有限公司是白雲區本土企業,一直深耕歐美市場,主要開展塑身美體功能性服飾的研發和銷售。“廣州設計之都以設計為核心,與我們的發展理念相當契合。這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為企業日常經營提供良好基礎。”該公司創始人許燕璇説,“隨着越來越多國際品牌入駐,對我們這種出海型企業而言,將獲得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企業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拓展海外業務,“走出去”的同時也帶動了國際化、高層次人才需求。廣州設計之都提出打造24小時活力“設計+”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産業國際品牌集聚地,並全力推動設計理念、成果融入城市品質提升、公共民生服務等領域,對海外人才吸引力持續升溫。
“園區集辦公、商業、會展、居住、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很有品質、有國際范。”廣州市大郎實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董學林説,公司總部自去年10月遷入廣州設計之都後,員工由60餘人迅速擴展至130餘人。
他介紹,公司正積極布局拓展海外市場,其主營的安德斯特品牌電競椅已在全球54個國家銷售。得益於廣州設計之都營造的優質生活服務環境,有外籍人士選擇來此工作生活、安家落戶,近期該公司就特聘了一名來自美國的海外市場推廣總監。
“未來海外市場所佔份額會越來越高,我們將朝着上市的目標努力。”對於在廣州設計之都的發展前景,董學林充滿信心。
構築“創新鏈”賦能國際化街區
激發産業“新活力”
如今,城市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對人才的競爭,一座城市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往往與城市的國際地位密切相連。作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産業發展平台,廣州設計之都將成為增強廣州城市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重要一環。
“廣州設計之都匯聚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時尚設計資源,不同産業、品牌和設計師能夠在此産生共鳴,為廣州時尚設計産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會。”著名國際時裝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計文波説。
去年8月,計文波大師工作室在廣州設計之都落戶揭牌。“依託這一平台,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將真正代表我們民族文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推向全球,影響世界。”計文波説。
廣州設計之都的發展定位,也吸引了LWK+PARTNERS(簡稱“LWK”)董事、香港建築師盧建能。2021年年初,LWK在廣東省完成企業執業備案。同時,白雲區組建了工作服務專班,幫助LWK成為首傢具備執業資格認證及完成在境內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商事登記的港澳建築師事務所。
“之所以落戶廣州設計之都,首先,這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其次是看中它地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龍頭位置,具備國際空港優勢,未來將成為大灣區內一個全方位、全鏈條的設計産業商貿基地。”盧建能説。
他&&,廣州設計之都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城市公共空間,在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的過程中,國際化街區的作用日益凸顯。“城市‘軟環境’對國際人才更具長遠吸引力,我們也會借助平台的資源優勢,吸引更多香港人才來到白雲。”
可以預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背景的創新設計英才匯聚於此。以“人才鏈”構築“創新鏈”、賦能“産業鏈”,廣州設計之都已成為以設計産業創新為主體,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交融共生的策源地,以及實現設計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和産業化的重要平台。據統計,園區去年産值達480億元,成為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優化環境打造灣區設計“生態圈”
設計高地正崛起
何鏡堂、計文波大師工作室落戶揭牌,粵港澳青年設計師之家進駐,3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入駐協議,40多家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成為戰略合作單位,“總部朋友圈”突破140家……如今,全球設計力量、創新力量正加速集聚,賦能廣州設計之都進一步打造“灣區設計創新生態圈”。
企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據悉,設計企業落戶園區,除白雲區“1+4”政策規定的普惠性政策外,還可享受廣州設計之都專有的惠企政策,涵蓋租金、人才引進等方面。同時,白雲區鶴龍街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定期走訪企業,收集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並幫助協調解決。
“在這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許燕璇感嘆道,街道對企業員工的入戶、入學給予了大力支持,讓員工能夠免除後顧之憂。董學林也&&,街道積極開展專項人才工作政策申報宣講會,讓企業更清晰地了解海外人才招聘政策和辦理流程,提升申報效率。
人才服務方面,目前已建成廣州設計之都城市人才會客廳,正加快推進人才圖書館、雲谷人才公園、人才書香大道、惠才聯盟、人才論壇建設。接下來還將與廣東院士聯盟共建院士專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打造大灣區院士會客廳。
“我們希望到2025年,廣州設計之都的設計産業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引領全國潮流,成為設計産業落地的首選地,成為國內外設計産業活動最聚集、人員交流最密切的設計高地,成為代表廣州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的響亮名片。”鶴龍街有關負責人説。
到2023年年底園區産值達600億元,到2024年年底園區産值達800億元,到2025年年底園區産值達1000億元;引進4位行業泰斗級設計大師進駐大師工作室,引進若干院士、非遺傳承人等行業領軍人才、新銳設計師團隊進駐;2023年專業設計從業人員超3000人,到2024年超6000人,到2025年超10000人;形成頂級大師和智庫專家思想碰撞的高地,企業商協組織互動交流的陣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居民群眾積極傳播的網紅打卡點……
目標既定,藍圖繪就,發展大幕業已拉開,加速崛起的廣州設計之都,未來可期!(文/符暢 雲宣 圖/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