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婷玉在公租房內喝功夫茶。

賴文輝的家能遠眺珠江新城。
“城市裏的萬家燈火,希望也有屬於自己的一盞燈。”對於許多來廣州奮鬥的青年人來説,擁有一個適合且穩定的住所,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近年來,廣州充分發揮各類主體作用,不斷完善符合廣州實際的住房保障體系,幫助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在廣州住房保障體系的統籌安排下,不少的青年在公共租賃住房(以下簡稱“公租房”)裏實現“安居夢”“奮鬥夢”。
日前,記者採訪多位住在廣州公租房的青年,聆聽了他們在廣州的安居故事和奮鬥人生。
獨立空間
生活有了更多選擇
“90後”青年賴文輝在廣州的住處或許是不少獨居都市青年夢想的家:房間擺放着簡約的傢具,窗明几淨,裝潢清新淡雅,站在陽&上能遠眺珠江新城璀璨的夜景。
對於這名廣州新青年來説,簡單的傢具風格、有所盈餘的居住空間是其在廣州最基本的幸福感。大學畢業後,賴文輝進入廣州一家啤酒釀造企業就職,並住在公司員工宿舍。雖然員工宿舍價格低廉,但居住空間和隱私受到一定限制。
2018年,賴文輝偶然得知公司的公租房名額,於是提交申請,順利地拿到白雲區金禦苑的公租房名額。“第一印象房間格局不錯,陽&採光通風都挺好的。”賴文輝説,租住的房型約48平方米,但租金比同類同地段房型便宜了不少。下班回到家中,站在房間陽&近看不遠處的萬家燈火,遠眺廣州塔絢爛的夜景,讓賴文輝卸下了工作的疲憊。
“公租房讓我在廣州有了落腳點,改善居住環境,更讓我對這座城市産生歸屬感。”或許對於賴文輝而言,空間和內心一樣,有所盈餘才是最舒服的狀態。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物美價廉”的公租房是賴文輝安全感的來源。而公租房獨立的生活,也為類似他這樣的廣州新青年提升了幸福感。
平價租金
增添留穗拼搏的信心
2015年,大學畢業的林婷玉,成為“廣漂”大軍中的一員。初到廣州,她和閨蜜一行4人在天河區東圃附近城中村暫住。為了節省開支,4人蝸居在一室一廳的公寓內,林婷玉和一位朋友在客廳地板上打地鋪。
轉折點發生在林婷玉更換工作後,出乎意料地申請到了公租房。“由於此前兩次租房經歷,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公租房的幸福感。”林婷玉説。
公租房優勢在於“物美價廉”,林婷玉入住的公租房約48平方米,房租約1100元,相比於相同條件下的商品房租金,幾乎便宜了一半。而且,地鐵、菜市場、學校、商圈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隨着小區配套商圈的完善,購物消費非常方便;坐地鐵從小區到工作單位大概半小時。”
在公租房居住的5年間,不僅提升了林婷玉的居住體驗,而且為她培養興趣愛好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入住公租房後,她先後養了三隻寵物貓,並在陽&種植繡球、鐵線蓮、百合等花卉。“這就有了家的感覺,有了牽掛。”
低成本的公租房,讓林婷玉生活和工作得到極大提升,也讓她有了留在廣州的底氣和信心。“我準備落戶,以後留在廣州發展。”林婷玉説,剛到廣州時從未想過在此扎根,經過8年的打拼,相信自己能在這個充滿活力和機會的城市闖出一片天地。
安穩宜居
從容面對快節奏都市
為了尋找更好的居住環境,兩年間,廣州新青年吳炯桂和陳倩曾6次搬家。為此,他們很渴望找到一個穩定的住處。直到2022年,他們申請到了公租房。“租金、水電價格更親民,小區環境整潔、商業配套完善,整體居住環境得到了質的改善。”他們如數家珍地盤點了公租房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宜居是宜業的前提與基礎。此前,吳炯桂和陳倩住在城中村,由於居住空間狹小,和家人一年見不上幾面。如今,他們入住48平方米的住宅,每逢節假日、周末,他們一家人大小團聚在廣州。“現在對廣州有了更深厚的歸屬感。”吳炯桂説,在入住公租房後,在廣州擁有一個安穩的落腳點,可以更加從容、淡定地面對都市快節奏的生活。
吳炯桂和陳倩的安居故事是廣州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讓來穗新青年租得起、住得好的一個縮影。為了更好地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廣州加快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需求。到2025年,將全面完成66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任務(含公租房3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共有産權住房3萬套);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一間房、一張床”居住需求,增強其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葉作林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