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濤:用亞運經驗續寫文旅“傳説”
2023-05-21 17:27:48 來源: 羊城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謝海濤在工作現場。受訪者提供

  在廣州濱江路附近的辦公室見到謝海濤時,他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人高馬大,光頭锃亮,一身休閒裝,腳上穿着千層底的北京老布鞋。辦公室的一面墻櫃裏擺滿了獎盃、證書和照片,還有一支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紅色火炬——他參與過廣州亞運會的組織工作,也是火炬手。

  199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本科畢業來到廣州,謝海濤一直在宣傳文化系統工作,參與策劃了廣州幾項重大文化活動,從粵劇名作《花月影》,到第九屆全運會、少數民族運動會、亞運會等。其後,他竟然辭職“下海”。

  他創立了“傳説文旅”公司,似乎是想把自己的下半輩子過得更像傳説一些。“人生短短幾十年,找一條自己並不知道未來的路去嘗試,可能會有驚喜。”謝海濤説。

  進中戲時“一張白紙”

  “人生之路之所以千差萬別,跟每個人的特質有關。我的個人氣質大多是靠文學塑造的,上學時最喜歡語文。”謝海濤很健談,聊起天來滔滔不絕,講起過往繪聲繪色的,中氣十足。

  1991年,高中畢業的謝海濤入讀湖北省一所中專學校文秘專業。兩年後畢業,他在一家研究所裏待了將近一年,工資很低,一個月兩百來塊錢,而且被研究所高學歷的本科生、研究生包圍着,這種落差給他帶來了壓力。偶然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啟事,他便着了魔般地去報考,1994年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編導專業。大四時,他在同學的小品作業中出演一個角色,需要剃光頭。從那以後,這個形象就成了他的個人標誌。

  那個年代,似乎每個考上中戲的都有點“傳奇”經歷。但謝海濤説:“我沒有傳奇,如果硬要説傳奇,就是我進中戲時是一張白紙。”戲劇學院四年,系統的學習,對於謝海濤的個人氣質到人生之路,都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用他的同學、國家話劇院編劇劉深的話説,他就是“悲浪”——悲觀的浪漫主義者。

  “新廣州人”的廣州緣

  1998年,中戲畢業後的謝海濤南下廣州,進了廣州市文化局。2001年5月,他到粵劇團任副團長,團長是大名鼎鼎的粵劇大腕倪惠英。

  在粵劇團,謝海濤主持策劃了粵劇《花月影》。他手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給素未謀面的著名戲劇導演陳薪伊,邀請她來執導。若干年後,陳導依然記得,她説是因為那封信的字和文筆漂亮,才接下這個邀請的。

  《花月影》從形式到內容面目一新,改變了傳統粵劇的演繹和呈現方式,三年間去過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上海、北京及香港、澳門等多地演出。粵劇團的工作經歷讓他積攢了不少針對舞&的一線經驗。

  2006年,廣州開始籌辦亞運會。謝海濤調入亞組委工作,參與了許多規劃和設計工作,被任命為亞運會開閉幕式處處長。

  2008年12月的一個晚上,十點多了,主管亞組委的領導給謝海濤打電話,告訴他:“亞運會的開幕式,我們想放在海心沙做,你覺得怎麼樣?”

  當時的海心沙島是規劃中的市民廣場,島上有許多房子還沒有拆。導演陳維亞知道後,第一反應是拒絕,認為一個狹長的荒島並不具備演出的條件。後來謝海濤和其他領導專程到北京與陳維亞商量。經過反復論證,開幕式真的從體育場裏搬到了海心沙,最後定下以“水”作為主概念,以珠江為舞&,以城市為背景,講述生命因水而生,文明因水而興。

  謝海濤説,統籌策劃亞運會開閉幕式,壓力主要來自前期。但他必須把事情推進好。經過種種努力,領導們看到開幕式綵排時,都説有一種“震撼”的感覺。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也成為亞運歷史上最耀眼的一屆。

  2013年,廣州全力做大廣州迎春花市節慶活動,謝海濤被臨時抽調負責該項工作。其後兼迎春花市節慶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

  “我很有幸,得以參與其中,並有所作為。我也因此從一個外地人變成對廣州有着深刻認同的新廣州人。”謝海濤對廣州這座城市滿懷感恩。

  選擇屬於自己的路

  2017年8月,40來歲的謝海濤作出了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決定——他遞交了辭職報告。

  此前的清明節,他回了一趟湖北老家。奶奶在春節前去世,他那時正在忙花市沒回去。他去了老人的墳前看望,燒紙,突然頗有感慨。山間的風吹來,他心頭涌起一股衝動——他想換一種活法。

  他説,他要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做一些更實在的、能實現自己構想的事情。

  他創立了“傳説文旅”,提出這樣的口號:讓每一個文旅景區都擁有自己的文化靈魂。他説,他的理想是做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旅內容的作品,讓游客“用腳投票”——好的作品自然能吸引更多游客。

  2019年為成都五鳳溪古鎮創作的《傳説五鳳溪》是謝海濤比較滿意的一個案例。他不想做司空見慣的噴泉投影設計,而是想講故事,希望觀眾在看到演出的時候能有情感的投射和共鳴。一個外來的流浪音樂人沿着沱江來到了五鳳溪古鎮,因為美景也因為一個當地的姑娘穀雨而留了下來——20來分鐘的演出講述了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相戀和離別的故事。因為有故事的帶入和情感的投射,觀眾不再僅僅靠視覺、聽覺刺激,一束光、一柱噴泉往往都會比巨大的燈光和噴泉陣列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整個演出只用了一個女演員,男孩通過影像出現在投影上,影像和現實的虛實對話以及角色的出畫入畫,使得演出別具一格,觀眾體驗新奇。

  國慶節綵排試演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游客和周邊的居民聞訊而來,現場能容納2000人,當天晚上卻來了兩三萬人。後來演出不得不延遲。

  今年以來,文旅行業的復蘇出乎意料的快。而謝海濤始終相信“心想事成”——聽從自己的內心召喚,選擇屬於自己的路。他對文旅行業充滿希望:“別人眼中是苦難還是歡愉,物質上的得到抑或失去,相對於內心感受來説,應該是次一級才要考慮的吧。如果人生是一次修行,我追求道心無垢。”(陳曉楠)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963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