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伊始,深圳出品舞劇《咏春》開啟全國首輪巡演,目前巡演的腳步已走過全國11城。5月19日至22日,《咏春》登陸金陵古都,在南京連演三場,並迎來該劇首演以來的第40場演出。據了解,在演出開場前一週,三天門票便均已售罄,舞劇《咏春》在該劇院同期演出中的推介熱度和銷售率均名列前茅。
許多次赴約,只為每一次的滿意而歸
隨着此前演出在口口相傳間積累起的口碑,如今巡演正酣的《咏春》在觀眾間呈現出了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具有一定觀劇經驗的劇迷想要“二刷”“三刷”,初次看劇的觀眾則因一部《咏春》而成功“入圈”,打開了全新的藝術興趣。
記者觀察到,由於文化市場具有“先買票再體驗”的消費流程,且觀眾在做出觀劇抉擇後往往會付出數小時的時間成本,因此,如今的許多人會在買票前借助互聯網平台尋求口碑評價的幫助。而翻看當下年輕人云集的人氣生活方式平台,搜索舞劇《咏春》相關關鍵詞,極富個性化的內容十分豐富,不乏心情激動的觀眾寫下洋洋灑灑千字觀後感,也有許多觀眾自發在帖子文末加上“舞劇《咏春》”的話題標籤,表達出希望更多人看到該劇的心情。
“第一次看舞劇的我,看完立馬入坑。現場帶來的感受比手機視頻帶來的情緒更加強烈,舞美燈光已經不知道怎麼誇了。”“二刷《咏春》,來的過程很曲折,差點就後悔了,但當最後三次衝&的時候,一切艱難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有南京觀眾這樣記錄。
謝幕時的“衝&”已經成為了舞劇《咏春》與廣大觀眾們的一種熱烈的互相約定,一次、兩次、三次……觀眾們用掌聲與歡呼期待着演員們的貼近與回應,完成了一場精彩演出後的演員們,也急需一次酣暢淋漓的釋放,和對當地觀眾的真摯感謝。而這些,都是舞&上動人的情感連接。
&前幕後,皆是用情用心
在5月19日的南京場,18時許,南京保利大劇院便有大批觀眾進場。而等待主創簽售的長隊,成為了舞&之外又一處令人稱道的場景。除了謝幕時的“衝&”,這裡是觀眾能夠離主演們最近的地方。
有上海站的觀眾帶着上一場次主演簽名的場刊,再次來到南京的簽售桌前,“他們都很開心很開心。好幾位演員還真誠地問我,這次和上次相比有沒有什麼不一樣或改進。”“最驚喜的是常宏基能記住我,我送出了寫給他的信,他真誠地對我説謝謝。”
尊重藝術、尊重舞&、尊重觀眾,這是舞劇《咏春》所呈現出的造藝態度。不僅是主創與演員所共同打造的藝術表現,也體現在幕後團隊對舞&品質的保障之上。對於該劇的舞&總監許晉而言,儘管舞&上細枝末節早已爛熟於心,但《咏春》每到一城,舞美團隊都會早早進場,提前布局。“我們會在舞&上做很多密密麻麻的標記,就像‘滿天星’一樣,演員就是靠這些標點來精準移動定位。”而不同格局的舞&也為裝&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許晉透露,南京站的舞&很大,裝&整體往後挪了足有一米,以滿足燈光與道具的匹配。
據悉,《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共同資助。(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