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間裏,機械臂揮舞,上演“機器人總動員”;項目工地上,焊花弧光閃爍,“摩天工廠”拔節生長;産業園區中,“明星企業”比鄰而居,新興集群串珠成鏈……在這個生機勃發的春天,行進在廣東珠三角,從珠江西岸到珠江東岸,一幅幅生動火熱的高質量發展圖景躍入眼簾。
近日,珠三角九市悉數交出癸卯兔年的一季度答卷:珠三角GDP合計約2.4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0多億元,佔全省增量的84.7%。其中,有6個城市GDP增速達到或超過4%。尤其是工業投資,九市普遍增長強勁,最高增幅接近七成。
數據背後,一些新變化、新趨勢悄然凸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産業異軍突起。以製造業聞名全球的珠三角,正在發力多個萬億級新興産業,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重要支撐。
“當好製造業的家,要做好産業新舊交替、培育新動能。”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隨着省委提出突出製造業當家,各地更加重視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當前,珠三角製造業正處於煥新階段,要強鏈補鏈,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進一步增強內生動力。
大盤穩
珠三角GDP最高增長6.5%
五市增速跑贏全省平均線
“五一”假期,珠三角各大景區人氣爆棚,餐飲、商超等消費場所人頭攢動。春暖花開時節,這個世界級城市群加速運轉,升騰着經濟的暖流。
5月1日,雲集全球客商的第133屆廣交會第三期開啟大幕,新産品、新技術密集亮相。而在前不久結束的前兩期,不少企業收穫了滿滿訂單,僅一期就出口成交128億美元。在史上規模最大的這一屆廣交會上,珠三角智造産品作為廣東製造的代表,“吸睛”又吸金,也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溫度。
有着“世界工廠”之稱的珠三角,向來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開局首季,珠三角經濟從壓力中轉暖,九市GDP均實現正增長,且絕大部分城市高於去年全年增速。其中,有6個城市的GDP增速不低於全省平均增速,穩的基礎更牢,進的動能更強。
以“數”觀“形”,更顯回暖之勢。
在九市中,GDP增速最高的為深圳,以6.5%領跑珠三角;中山以5.9%的增速緊隨其後;江門增長4.2%,佛山、珠海均增長4.1%,都跑贏了全省大盤;肇慶則以4%的增速與全省平均線持平。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珠三角經濟體量大,企業數量多,外向型經濟發達。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各地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實現企穩回升、整體好轉很不容易,這也體現出珠三角産業有韌性、供應鏈有彈性。
“現在的經濟增速,是前期積蓄能量的展現。”在陳鴻宇看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單是看GDP總量和增速,也要看所處的工業化階段、發展質量和城市能級。珠三角産業基礎好、企業有活力,能夠迅速把握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這是加快轉型升級的優勢。珠三角各地高度重視製造業當家和實體經濟,接下來要進一步揚長處、挖潛力、補短板,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製造興
多地競逐新賽道有新突破
新能源汽車“駛向”世界級
在“史上最拼”的一季度,以傳統製造業蜚聲國內外的佛山,新興産業取得新突破,迎來了一批百億級項目。
落戶南海區的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車躍階發展項目,力爭5年內實現投入超100億元、産值1000億元,打造成為一汽—大眾在華南地區最大的生産基地。“未來將持續加大在佛山投資力度,聚力建設新能源生産基地,把業務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一汽—大眾黨委書記、總經理潘佔福非常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
作為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在做強做優兩大萬億集群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已發展成為千億集群,工業機器人、新型儲能、醫藥健康産業也闊步邁向千億目標。一季度,佛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居珠三角首位。
布局新風口、競逐新賽道,珠三角多地在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上有着不俗表現。
在“千年商都”廣州,新興産業蓄勢待發,正加快崛起“智車之城”“世界顯示之都”。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業工業産值增長71.1%、産量增長88.9%;充電樁産量增長1.9倍。機器人、顯示器、智能電視等産品産量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創新之都”深圳,製造業在科技加持下向更高端挺進。一季度規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8%。主要高技術産品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産量分別大增127.6%、89.2%。
在産業新城珠海,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居珠三角第2位。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7%,新能源、智能家電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8.3%、17.9%。
在“萬億工業大市”惠州,一季度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達36.9%。
一邊是量的合理增長,一邊是質的有效提升。擁有世界級産業集群的珠三角,製造業煥新而興,為廣東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開了新空間。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雲興&&,在廣東吹響製造業當家和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聲中,珠三角發力先進製造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態勢良好。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水平領先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加快形成世界級産業集群,機器人、無人機等産業發展也有新突破,顯示出珠三角新興産業活力足、潛力大。
投資勁
百億鏈主項目頻頻“上新”
兩市工業投資大增逾五成
春夏之交,與嶺南不斷升溫的天氣一樣,珠三角經濟正在暖起來、熱起來,這種熱度在項目投資上表現得較為突出。
近日,總投資106億元的TCL中環25GW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簽約落戶廣州開發區,預計達産産值160億元,將為廣東新能源産業發展再添動能。“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布局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産業基地和技術創新中心,為推動科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充滿信心。
地處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今天的珠三角已成為全球投資興業的熱土,百億級、鏈主型甚至航母型項目頻頻“上新”。
從廣州的粵芯半導體三期到佛山的星源材質華南新能源材料産業基地,從惠州的埃克森美孚乙烯項目、中海殼牌三期,再到江門的中創新航基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以來,珠三角各地比學趕超,掀起了重大項目建設的“春季攻勢”,引領新一輪産業投資熱潮。
投資是穩定器,也是加速器。一季度,珠三角九市中有5個城市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超過9%。其中,最高的是深圳,增長15%;其次是東莞,增長13.1%;惠州增長11.6%,江門增長10.2%,廣州增長9.5%。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珠三角各地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普遍增長較快。工業投資更是一路“狂飆”,打響了競逐賽。
珠海以67.1%的工業投資增速居珠三角首位,佛山以57.3%的增速位列第二,中山的增速達43.1%,廣州、惠州、深圳均超過30%,肇慶也達到25.3%。
“製造業企業願意拿出錢來投資、擴大生産,説明看好行業和市場前景。”林江&&,對國內外企業來説,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是比較有吸引力的。而從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看,珠三角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有很好的基礎條件。要瞄準世界先進技術,進一步發力新經濟、新基建,推動廣東製造向廣東智造躍升。
洞察時與勢,把握穩與進,奮勇爭先的珠三角,揚帆再起航,正駛向更加廣闊的藍海。
記者 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