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4月29日電(俞歡 孫倩文)4月27日,在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舉辦期間,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馮聖中接受新華網專訪並&&,“超級計算的發展將為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提供助力,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升級。”
“超級計算其實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並産生深遠影響。”馮聖中説道,以水稻為例,如何實現産量增長、保證食物口感,科學家們往往採用“分子育種”,提前使用各種數據,在計算機平台上對水稻生長、發育和對外界反應行為進行預測,最後結合育種實踐培育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水稻新品種,這就是超級計算的實際應用之一。
“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算力需求也會極大提升。提升算力,離不開算力基礎設施的布局。”馮聖中&&,以光明科學城為主陣地,聚集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專業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這對促進科技創新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馮聖中進一步解釋,超級計算對於落戶在深圳光明的中山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光明高等研究院、深圳灣實驗室等院校機構來説,是一個基本實驗工具,各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光明相聚,大家可以相互支撐,形成“倍加效應”。
談到我國超級計算的發展歷程,馮聖中感慨道:“十幾年來,我國超級計算發展飛快。”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已經啟動二期建設,落戶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區,計劃建成世界一流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實現大規模科學計算、工業計算、專業大數據處理創新服務等。
“我們按照‘四能驅動’在推進相關工作,即基建、機器、應用、人才。”馮聖中&&,有了基建、機器,我們得用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大科學裝置的價值,所以歸根結底,要靠人才。
“超算領域需要交叉複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是全球稀缺的。”馮聖中介紹,為解決人才稀缺問題,深圳超算一方面在全球範圍推進人才招聘工作,另一方面將博士後工作站作為高層次人才引育平台,為超算發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