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丨潮涌珠江——在“千年商都”廣州讀懂中國高質量發展“密碼”
2023-04-20 16:42: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網廣州4月20日電(黃玫 盧鑒 陳雪瑩)珠江水畔,越秀山下,木棉花開。“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期間,600多位中外政商學研界嘉賓齊聚廣州,探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給世界帶來的新機遇,讀懂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4月18日至20日在廣州舉行,圖為無人機編隊在空中拼成“讀懂中國”等字樣。新華網發(主辦方供圖)

  開放共贏 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力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説,讀懂新時代的中國,展望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美好前景,適逢其時,意義特殊。

  珠江月上海初潮。正在廣州舉行的133屆廣交會上演着“萬商雲集‘鏈’全球”的現象。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辦主任朱小燚説,從清代廣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到如今越秀山下全球政要學者雲集讀懂中國以及廣交會“萬商雲集”,開放是不變的底色,正如珠江千年不變的向海雄心。

  無人機在300多米高空航拍南沙大橋。新華網發(黃巧珠 攝)

  2022年經濟總量突破13萬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市場活力顯現,已成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橋梁。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瑞雄説,一路走來,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建立起了“連心橋”“致富路”“發展港”“幸福城”,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入新階段。如今,我們感受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建設未來。

  製造業當家 激活經濟增長新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5.2%。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廣東要保持競爭力,就要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製造業。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生産線。新華網發(廣汽埃安供圖)

  廣州工控集團副總經理謝勇説,廣州工控積極探索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高端裝備的融合創新應用,多維度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實現海上新能源裝備近期打入日本市場的突破。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董事、總經理黃蔚亮&&,我們正加強在數字電網、特高壓直流輸電、超導電纜、電氫協同、新型儲能、波浪能發電等方面的技術創新,用“綠電”賦能綠色製造,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格力電器生産車間。新華網發(格力電器供圖)

  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説,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在製造業。未來,廣州將繼續做強做大智能網聯和新能源企業、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推進高水平制度性開放。

  互通共融 大灣區城市融合發展增動力

  從全球夜景衛星圖上看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燈光璀璨,各城市之間交融與共生。

  在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擁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完善的産業體系。廣東要抓住橫琴、前海、南沙這三個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發揮三個平台“以點帶面”作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俯瞰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南沙區位於其地理幾何中心。廣州市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介紹,近年來,南沙以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基本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服務港澳使命任務,促進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規則機制銜接對接;面向世界開放導向,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節點;堅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杆。

  潮涌灣區,風足帆勁,各地乘勢而上,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浪前行”。

  “橫琴、前海、南沙都承擔着創新任務,但更重要的是協同發展,先行探索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規則、標準、管理的制度性開放。”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基礎科研強、基礎科研轉化應用高、金融支持豐富的優勢,每個城市融合起來,就都可以出彩,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要用數字技術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融合。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申江嬰認為,數字時代城市治理要關注服務、效率和管理三方面,需要促進城市數字化、模塊標準化、治理數據化,通過數字技術解決交通擁堵等問題,運用“元宇宙”等技術更好地推介城市。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生態位蘊含着蓬勃生命力,其建設內涵應該包括加快自身發展,深化內部合作,增強雙向通道功能、構築中國與世界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樹立強烈的“跨文明”的意識,融通古今中外各種文明和文化,為創造和生成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樣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9112954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