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華區委書記王衛:逐夢奮鬥加快建設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
2023-02-08 11:48:50 來源: 深圳特區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龍華將加快建設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龍華,圖為俯瞰深圳北CBD。周志成 攝

  經濟規模快速增長,GDP總量從1233億元增至超2950億元;發展後勁顯著增強,美團、邁瑞、華為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先後落地,高新技術企業從235家增至3200家;民生福祉更加殷實,義務教育學位、保障性住房供應量、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全部翻番……

  新時代十年,是深圳龍華跨越式發展的十年,從新區到行政區,從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區,十年來,龍華經濟實力不斷躍升,城市風貌不斷煥新,人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昔日“邊陲小鎮”如今已走到深圳改革發展的舞&&央。

  近日,深圳市龍華區委書記王衛接受專訪時&&,站在新起點新征程,龍華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龍華,對標“新興産業高地和時尚産業新城”,全面融入“五個中心”加快“五個城”建設,聚集可量化的“民生七優”,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安心。

  談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數字龍華完整生態系統,數字經濟成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深圳特區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幾年,龍華建設數字經濟先行區的步履不停,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目前龍華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

  王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0年8月,我們提出打造數字龍華的發展戰略,以“數字經濟、數字城區、數字治理”三位一體為具體載體,構建數字龍華完整生態系統。

  龍華以智造為本,産業集聚度大幅提高,全區首批布局的12個數字經濟産業區塊,推動人工智能等産業集聚發展,全區二産比重始終保持在50%以上。在智能製造能力達到國家最高級別的全國17家工廠中,龍華獨佔3席。

  雙向賦能“雙網融合”,龍華擁有工業富聯、華為、樹根互聯三大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上雲上平台項目總量2.7萬個。富聯裕展獲評全世界首座精密金屬加工“燈塔工廠”,深圳2座“燈塔工廠”都來自龍華。

  以樣板示範帶動産業鏈整體轉型,龍華分門別類推出一批樣板企業、經典方案,評選上雲上平台標杆企業10家和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20家,發布了3大類52個工業互聯網應用經典案例,有效解決企業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難題。

  構建數字化發展最優生態,龍華還率先推出涵蓋10多個産業領域、超30億元預算的“1+N+S”數字經濟政策體系,聚焦空間、金融、人才等核心要素強化保障……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布局,龍華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2021年,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總産出增長26.7%。2022年前11個月,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總産出高於傳統企業增速6.2個百分點,成為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談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聚焦新定位打造“五個區”,全面融入“五個中心”建設

  深圳特區報:龍華區將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産業新體系,推進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

  王衛:龍華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賦予的“新興産業高地和時尚産業新城”定位,全面融入“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重點打造先進製造業主力承擔區、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引領區、時尚消費活力區、低空物流先導區和産融結合示範區。當前,龍華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産業大招商。近期,我們組織到韓國、日本招商,引進了一批好項目。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智能製造、醫療器械、時尚産業等重點産業,緊盯世界500強、總部企業和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大力實施面向國際的招商引資。

  二是空間大整備。推進第四輪重點産業片區土地整備,擴大政府掌握産業用房規模,力爭到2025年完成整備5平方公里、新增産業用房超720萬平方米,做到“只要有好項目,龍華就有好空間”。

  三是項目大開工。加快北站超核、邁勝等重大項目落地投産,同時搶先抓早,把工作做在前面,“十四五”期間能開工的項目今年全部開工,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産、早見效。

  四是人才大引進。深化數字龍華五大人才計劃,面向世界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力爭到2025年,全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00萬人。

  談全面依法治國:持續推進全國基層法治示範區創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龍華

  深圳特區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接下來,請您談談龍華將如何全面推進基層法治示範區建設?

  王衛: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推進全國基層法治示範區創建,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龍華。

  一是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縱深推進行政執法改革,規範各類涉企行政執法活動。同時,持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完善街道行政執法監督體系,深化數字技術在執法監督中的應用。

  二是着力構建法治社會。以爭創首批全國守法普法示範區為契機,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用好用活全國第一家民法主題公園,加強法治教育建設,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三是推進信用城區建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尤其是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社會信用體系,把龍華打造成為信用高地,讓企業對龍華安心、放心、充滿信心。

  四是切實保障公正司法。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以公正司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完善跨境家事糾紛審判機制,加大數據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完善矛盾糾紛平台對接和分撥辦理機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談民生福祉:聚集可量化的“民生七優”,讓群眾生活更安心

  深圳特區報: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龍華作為人口大區,接下來,將重點解決哪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改善民生?

  王衛:黨的二十大報告177次提到“人民”,彰顯出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作為原關外地區,龍華民生事業底子薄、基礎弱、欠賬多。接下來,我們將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域,突出均衡性可及性,把目標指標化、項目化,打造可量化的“民生七優”。

  教育方面,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高水平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2023年完成新改擴建幼兒園15所,新增學位超5000座,新改擴建學校9所,新增學位1萬座。

  醫療方面,促進醫療資源擴容,提高醫療服務質量。2023年推進9家醫院、11家社康機構新改擴建,推動新增床位6000張、新增全科醫生150名。

  文體方面,2023年力爭建成市美術館新館等4大場館,融合數字元素建設數字公園、數據公園,引進一批國家級高端文體活動和10傢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文化企業。

  住房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應。2023年力爭開工籌集公共住房1.6萬套,供應公共住房6000套,努力讓更多群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交通方面,持續完善“九橫九縱”骨幹路網,2023年新改擴建道路25公里,開展120個路段慢行系統提升,全力解決道路反復開挖、停車難等頑疾。此外,我們還將持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安心。

  談未來城區建設:加快建設“五個城”,打造都市核心標杆城區

  深圳特區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請您談談龍華未來將建設成怎樣的城區?

  王衛:着眼未來,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龍華將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加快“五個城”建設。

  一是更高質量的核心之城。強化北站樞紐的資源鏈結和輻射能力,差異化建設六大重點片區,前瞻性布局數字城區建設,打造核心功能完備、優質要素集聚的都市核心標杆城區。

  二是更有效率的創新之城。依託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全面構建起“四鏈融合”創新生態,成為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三是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持續提升市容環境品質,打造獨具魅力“中軸翡翠”,成為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

  四是更有保障的幸福之城。堅持以可量化的“民生七優”為追求,用心用情用力用智辦好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邊小事,使龍華成為近悅遠來的幸福家園。

  五是更有活力的奮鬥之城。大力弘揚黨建引領的奮鬥文化,全方位打造奮鬥共同體,讓“跟黨一起奮鬥”成為龍華黨員幹部群眾的共同認識、一致行動、價值追求。“無奮鬥、不龍華”!記者 楊明銘 方慕冰/文 周志成/圖

  (注:本文轉載有刪減)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93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