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産業集聚 文化鑄魂 廣東河源做好融合發展大文章
2022-09-03 09:11: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網廣州9月2日電(李俊豪)花木扶疏,山清水秀,絲帶般的東江河流橫臥於燈塔盆地,城市中軸線上的圖書館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偏隅一方的水經濟産業園生産如火如荼進行……

  近期,廣東省河源市將發展水經濟産業作為産業興市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打造百億級水經濟産業集群,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恐龍文化等文化資源,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建設,加速點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以“水”破局 産業興市拓寬新道路

  距贛深高鐵河源東站約10分鐘車程,河源國家高新區累計落戶企業超450家,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水經濟、機械與模具三大主導産業集群發展勢頭迅猛,優勢産業規模效應逐步顯現。

河源國家高新區。新華網發

  走進今麥郎飲品(河源)有限公司(簡稱“今麥郎”)飲品生産加工廠,3條高速生産線蜿蜒而下,運作井然有序,在經歷過濾、凈化、殺菌、罐裝等工藝環節後,一瓶瓶純凈水被打包入庫。這樣的生産線24小時不間斷運行,平均每條每小時産量為9萬瓶。

  該公司總經理劉嵩陽&&,河源萬綠湖水質優良,化驗指標好,適宜作為飲品生産的水源地。在政府“保姆式”服務支持下,今麥郎飲品項目規劃建設的6條高速生産線已有一半完成投産,未來將生産果汁、氣泡水等新類型飲品,全面投産後年産值預計近13.5億元。

  今麥郎是河源發展水經濟産業的縮影。近年來,河源圍繞把水經濟産業園打造成為全國食品飲料産業發展示範區的目標,調整優化發展布局,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推動水經濟産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邱慧娜坦言,在優化營商環境和企業服務方面,政府通過成立服務專班,根據企業需求形成“小閉環”和“大閉環”管理服務體系,及時解決它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河源將做好延鏈、補鏈、強鏈産業工程,從建設、招商、用工、融資等方面,實施産業優惠政策措施,推動水經濟産業高質量發展。”河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廖偉勝説。

  數據顯示,2022年1至6月,河源市水經濟産業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總産值22.3億元,同比增長17%。

  文化惠民 多元提升群眾精神素養

  “請大家看向展廳中央,河源恐龍博物館已發掘約2萬枚恐龍蛋化石,這些恐龍蛋化石種類豐富,具有較高科研價值。”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講解員為觀眾介紹博物館館藏的基本情況。

  “河源市擁有世界上罕見的恐龍蛋、恐龍骨骼、恐龍腳印‘三位一體’的恐龍地質遺跡資源。”河源市博物館館長杜衍禮&&,通過建立和完善檔案和信息管理平台,成立文創産品開發中心等,加強恐龍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在文化惠民方面,杜衍禮説,河源市博物館開發自助導覽App、微信智能導覽系統和“與遠古恐龍合影”互動項目,推出《龍聚河源》恐龍主題宣講系列微視頻,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

  作為文化惠民工程,河源市圖書館近期迎來“2022南國書香節”,不少市民走入閱讀室,靜下心和書本來一次深入交流;放暑假的孩子們在家長陪伴下進行沉浸式閱讀;學生團隊來到槎江書院展廳,參觀了解河源的歷史文化和客家的文明印記,陶冶人文情操……河源市圖書館館長賴金鳳介紹,圖書館嚴格把控書籍內容質量,專門開設少兒天地,讓孩子們在這片樂園裏邊玩邊學,引導孩子們愛上閱讀,整體提升群眾文化素養。

孩子們在家長陪伴下閱讀。新華網發 (吳昊天 攝)

  河源市文廣旅體局副局長駱滿星説,河源市以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為載體,在線上線下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通過“文化+創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築巢引蜂” 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願服務工作體系,引導全社會爭做新時代奮鬥者。

  近年來,河源市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主題,全面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文明實踐活動。截至2022年6月,河源市投入經費約6000萬元,成立了6個縣級志願服務促進中心,完成了7個實踐中心、101個實踐所、1414個實踐站建設,打造了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所、2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

  河源市源城區東埔街道康樂路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前,“黨建+鄰里共治”標識引人注目,往裏面走去,萬隆一品小區文明實踐點黨員幹部志願者正在向居民講授健康知識。

萬隆一品小區文明實踐點黨員幹部志願者向居民講授健康知識。新華網發 (吳昊天 攝)

  “社區通過開展健康講座、志願服務和各類文娛活動,我感受到左鄰右捨得關係更加親密,社區的氛圍感、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居民曾女士説。

  康樂路南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浩平&&,萬隆一品小區文明實踐點創新“築巢引蜂”方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推動黨員幹部志願者像蜜蜂一樣深入文明實踐點、深入基層社區網格,築“蜂巢”強化社區治理堡壘、造“蜂格”織密社區治理網格、引“蜜蜂”拓展社區服務隊伍、釀“蜂蜜”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使基層黨建與文明實踐、社區治理深度融合,使鄰里互助情更濃、小區文明度更高、居民的幸福感更強。(參與:實習生 李秋平 張書言)

+1
【糾錯】 責任編輯: 朱皓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8112896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