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採樣到生成核酸報告 需要經歷什麼?
2022-08-18 16:21:3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網廣州8月18日電(陳凱昊)核酸檢測是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手段。從採樣到獲取核酸檢測報告,需要經歷怎樣的流程?不妨跟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檢驗醫學部主管技師陳楚嘉一起來了解一下。

  “採完核酸後,採樣管會被貼好標籤,送到我們一樓集中簽收,然後由專人送到PCR實驗室,即基因擴增實驗室進行檢測。”陳楚嘉介紹。

檢測人員為進入實驗室做準備。新華網 伍嘉煒 攝

  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PCR實驗室分為試劑準備區、標本製備區、PCR擴增區三個區域,各區相互獨立,單向流動。這三個區域,正對應着核酸檢測的三個流程。

  檢測人員將試劑配置好,並通過傳遞窗傳遞到標本製備間。接下來,標本製備間的檢測人員將成百上千的標本採集管逐一打開,把樣本加到提取板內上機提取,並將標本信息錄入電腦。最後,提取完的標本會被送到PCR擴增間,檢測人員在機器上完成數據分析,生成核酸檢測報告。

  核酸檢測並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病原體標本製作工作需在負壓環境中進行,檢測人員要佩戴N95口罩進行工作,可能會出現缺氧的現象。“廣州夏季多高溫,身着防護服又悶又熱,檢測人員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連續工作六到八個小時,常常滿頭大汗。”陳楚嘉説。

  為及時遏制病毒傳播,從2020年至今,隨着儀器的更新和檢測人員技術熟練度的提升,核酸檢測速度也得到了提高。“現在,提取一板樣本僅需十幾分鐘,之後再用一個小時左右擴增就可以出結果,總用時為從前的一半。”陳楚嘉介紹。為更好地滿足危重症患者的醫療需求,醫院現在還推出了面向急診患者的快速核酸檢測服務,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出結果。在搶救生命的賽跑中,核酸檢測的速度快一點,病人的生存希望也就多一點。

  核酸檢測工作需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嚴密的安全防護為檢測人員披上“鎧甲”,降低感染風險。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檢測人員需要穿好防護服,並戴好N95口罩、防護面罩和手套。從實驗操作到緊急情況處置、醫療廢棄物處理都有着嚴格的規範,檢測人員都對這些規範爛熟於心,因為這是讓他們更好地與病毒作鬥爭的保證。

檢測人員在實驗室內工作。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戰疫同心,共克時艱。過去兩年中,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檢測人員曾前往北京、雲浮等地支援核酸檢測工作。“2020年6月份我們去支援了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外出支援,”陳楚嘉回憶道,“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我們一開始會有點焦慮。”在後面的工作中,陳楚嘉發現,經過此前在醫院的培訓,檢測人員熟悉核酸檢測的每一個流程,清楚哪一個環節可能造成感染,也就能更好地做好防護。“沒有保護措施,我們就創造保護措施。我們現在支援各地時,都有信心自己不被感染,順利完成任務。”陳楚嘉説。

  抗疫艱辛,家人的支持是醫療工作者堅實的後盾。老家的父母不了解醫療領域,只知道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即便他們擔心兒子的安全,但每次陳楚嘉出任務時,他們都會&&支持。妻子也無條件支持陳楚嘉的工作,留在廣州照顧未滿周歲的孩子,為丈夫免除後顧之憂。

  白衣執甲,向險而行。核酸檢測是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手段。抗疫路上,核酸檢測工作者努力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展現出“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擔當。(參與:實習生 張楠)

+1
【糾錯】 責任編輯: 關錦恒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340112892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