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上半年制造業貸款增量創新高
2022-07-30 08:48:24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以來廣東金融運作形勢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29日下午,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陳玉海在2022年上半年廣東省金融運作形勢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上半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2.5萬億元,同比多增2954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增加1.6萬億元,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64%;制造業貸款增加3936億元,同比多增1903億元,增量創下歷史新高。

  據陳玉海介紹,今年以來,該行認真落實穩經濟所有政策措施,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引導金融係統持續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優化信貸投向結構,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看總量

  社融增量同比增2954億元

  從總量看,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的落實落細,廣東信貸總量穩定增長,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今年上半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2.5萬億元,同比多增2954億元。6月末,廣東本外幣貸款余額23.9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0.3個百分點;存款余額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總量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適度高于同期廣東經濟名義增速,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保持合理充裕,體現了逆周期調控的政策要求,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托底經濟渡過難關、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援。”陳玉海解讀道。

  同時,廣東社會融資規模、信貸總量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增長的穩定性明顯增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2954億元,其中二季度同比多增1596億元,佔54%,呈擴大態勢。廣東本外幣貸款二季度各月份都實現同比多增,當季同比多增1280億元,貸款增速逐月回升,二季度末達到12.3%,比一季度末高0.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5個百分點,差距比一季度末擴大0.4個百分點。存款增長也有所加快,二季度末增速為9.7%,比一季度末上升0.6個百分點。

  對此,陳玉海表示:“社會融資規模和存貸款是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援的總量指標,它的增加對整個經濟增長會産生正面效應,同時也向市場釋放出流動性得到保障的明顯信號。”

  看結構

  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佔比64%

  從結構上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正持續加大。上半年,廣東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增加1.6萬億元,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64%。此外,金融資源正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群體傾斜。

  上半年,廣東制造業貸款增加3936億元,同比多增1903億元,增量創下歷史新高。基礎設施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9.7%、24.5%和68.4%。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8.9%。

  普惠小微貸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0.5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1.4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增速比一季度末提高2.6個百分點,單位中長期貸款和基礎設施業貸款增速止跌回升,當季分別同比多增693億元和164億元。科技創新企業和綠色貸款也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這與二季度以來,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穩經濟所有政策措施,人民銀行明顯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密不可分。陳玉海表示,6月份以來,全國和廣東工業、消費、出口、就業等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向好,這説明金融逆周期調節助企紓困和穩經濟的政策效果正在顯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援合理充裕、精準有效。

  看價格

  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降

  自2019年8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布以來,1年期LPR利率已調整7次,5年期以上LPR利率已調整5次。目前,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

  陳玉海表示,人行廣州分行有效發揮LPR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引導銀行機構跟隨LPR下調繼續降低貸款利率。數據顯示,6月份,廣東商業銀行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5%,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廣東銀行機構繼續減免賬戶、支付、票據、ATM跨行取現等7大類17項服務手續費,上半年累計減免手續費約9.5億元,惠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830萬戶。

  記者留意到,由于票據利率今年以來下降明顯,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業簽發銀行承兌匯票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數據顯示,上半年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154億元,同比多增2109億元。“從行業結構看,廣東銀行承兌匯票高度集中于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這兩個行業所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佔全省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和增量的九成左右。”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汪義榮表示。

  延伸

  將適時拓寬“跨境理財通”深度廣度

  到今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將滿周歲。陳玉海在發布會上表示,將適時拓寬“跨境理財通”、FT賬戶等試點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境內外規則、制度和市場的全面對接,推動粵港澳金融合作再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粵港澳大灣區有30851位個人投資者參與了試點。其中,北向通20906人,南向通9945人,其中港澳居民業務辦理更加積極。試點8個多月以來,累計辦理“跨境理財通”相關資金匯劃11234筆,金額11.1億元。其中南向通3395筆,金額7.1億元,北向通7839筆,金額4億元。

  “跨境理財通”試點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熱度,目前運作平穩。目前,粵港澳三地超過60家銀行參與試點,覆蓋大多數銀行機構;試點涵蓋主要的中低風險産品,包括存款類産品、基金類産品、債券類産品等。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跨境辦處長陳威表示,下一步,該行將繼續推動“跨境理財通”健康發展,並開展更多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一方面,擴大宣傳讓更多投資者享受政策紅利,優化流程促進業務辦理便利化,引導更多銀行參與試點並利用金融科技完善服務,聯合境內外監管部門共同加強投資者保護。另一方面,拓寬“跨境理財通”的深度和廣度,結合市場需求探索更多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為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資本項目可兌換積累經驗。●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887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