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推動“藍色崛起”,海上風電“風”興未艾
2022-06-16 09:34:30 來源: 羊城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汕頭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大唐南澳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 史識 攝

  清晨,陽光透過薄雲灑向汕頭南澳的海域,碧波萬頃之間,沐浴在晨曦中的35&&上風機巋然屹立,承擔着海風變“綠電”的使命——去年底,汕頭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大唐南澳勒門Ι海上風電項目”完成全容量投産任務,目前機組安全運行穩定,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

  地處廣東東南沿海的汕頭,擁有大陸海岸線長218公里,海島岸線長167公里,海洋資源豐富,孕育着海上風電雄厚的産業基礎。目前,汕頭正積極搶抓機遇,把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作為“十四五”時期的主導産業,加快建設汕頭海上風電實驗室,打造國際風電創新港,推動“綠色能源,藍色崛起”,加快打造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新能源産業乘“風”而起

  在國家“雙碳”任務目標背景下,新能源産業站在了時代的風口。而汕頭在明確“工業立市、産業強市”發展思路後,提出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産業發展新格局,把新能源産業列入三大新興産業,將以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為核心,打造千億級産業規模,助力汕頭打造現代産業體系。

  於汕頭而言,發展海上風電有着較大的地理優越性和基礎優勢——地處粵東沿海,汕頭海域風力資源豐富,海上風速達8-9米/秒,海上風電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近海深水區場址初步測算為3600小時以上),屬海上一類風電場;汕頭海上風電規劃場址水深在50米以內,建設施工成本較低,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大部分場址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可達到6%-7%之間,具備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平價上網的條件。

  而根據《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汕頭市擁有3535萬千瓦風電規劃裝機容量,約佔全省深水區規劃裝機容量的53%,佔整個粵東區域規劃的60%以上,具備大範圍連片開發優勢,必將成為廣東未來發展海上風電清潔能源的重要支撐點。

  作為粵東地區科教中心,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具有相當科研能力的高校,也具備了為汕頭海上風電基地項目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海洋牧場、海上制氫綜合開發等示範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科研後備力量支撐。

  作為汕頭首個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大唐南澳勒門Ι海上風電的建成投産,對汕頭髮展海上風電具有里程碑意義。目前,汕頭還正在積極推進勒門Ι擴建項目和勒門Π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未來隨着上述項目的建成投産,汕頭的新能源裝機容量佔比將大幅度提升,能源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對汕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能源革命發揮重要作用。

  布局海上風電全産業鏈

  立足於良好的産業基礎,汕頭市正在科學謀劃統籌布局海上風電全産業鏈,在濠江區規劃建設4200畝的海上風電創新産業園,集中布局整機製造、發電機、塔筒等風電産業項目,並瞄準了涵蓋葉片、軸承、電纜、大型鑄造件、主控、變流器及大型鋼結構件等産業鏈條龍頭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推進“海上風電+”産業發展,加快打造具備汕頭特色的海上風電生態體系。

  截至目前,汕頭已落地海上風電項目共6個,均落戶在濠江區,投資金額約46.6億元,用地約368畝,分別是上海電氣海上風電智能製造項目、上海電氣直驅發電機項目、青島盤古潤滑系統項目、魯能及國電南瑞的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設備項目、江蘇華納發電機艙罩及導流罩生産項目、青島武曉塔筒與塔筒法蘭及海工裝備項目,汕頭市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逐步形成規模。

  而更令人頗感振奮的是,日前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支持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面對海上風電産業這一新定位、新機遇,汕頭全市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

  “汕頭髮展海上風電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也一直處在海上風電發展的‘風口’之上,隨着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規模經濟性和技術擴散效應有望為汕頭帶來萬億元級規模的海洋全産業鏈生態集群。”當得知“支持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被寫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時,上海電氣風電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全景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羊城晚報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汕宣)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874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