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海上碳封存示範工程設備建造完工
2022-06-16 09:31:57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個“全國低碳日”。當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經過近10個月的研發製造,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範工程設備建造全部完成(見圖,朱洪波 攝)。

  其中,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模塊重約750噸,核心設備包括二氧化碳壓縮機橇、分子篩、冷卻器等,是恩平15—1中心平台的重要裝置,將服役於我國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設中心總經理劉華祥介紹,項目將海上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分離和脫水後,回注至地下鹹水層,永久封存於地層深處。這項工程的應用在我國乃至亞洲範圍尚屬首次,預計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約30萬噸,累計封存二氧化碳146萬噸以上,相當於植樹近1400萬棵或停開近100萬輛轎車,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海上油氣田的綠色開發探出了一條新路。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是國際公認的有效促進碳減排的重要措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之一。恩平油田海上碳封存相比陸地封存而言,具有選址容易、安全性高、環境影響小、封存規模大等優勢。

  中國海油聯合國內廠家集中攻關,實現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關鍵設備的全面國産化。“項目採用海上平台特有的模塊化和成橇佈置方式,應用相態控制、脈衝控制、聯和振動分析等前沿技術,研製適用於海洋高濕高鹽環境的首套超臨界大分子壓縮機和首套複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篩脫水橇,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工程技術體系、成套裝備及管理經驗。”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項目分公司副經理齊金龍介紹説。

  據了解,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範工程所在的恩平15—1油田群將新建4座海上平台,同時開發7個新油田,是我國“十四五”能源重點保障工程項目之一,今年下半年首期投産後高峰日産原油達4740噸。示範工程將為未來推動“岸碳入海”做好技術儲備,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記者/劉倩 馬芳)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874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