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審結智慧財産權案件近20萬件
2022-01-17 10:42:23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近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榜單前十名廣東佔六席,百強企業中粵港澳大灣區有25家,足見廣東民營經濟的實力。

  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法治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廣東高院“護航”民營經濟發展舉措不斷:確立“加大對非公有制財産的刑法保護力度、依法慎重適用司法強制措施、加強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等19項産權重點保護任務,先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兩個“十條”,細化提出20項具體措施……

  據統計,2021年全省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助力54家民企經破産重整恢復生機,審結智慧財産權案件近20萬件,約佔全國總數三分之一。

  知産速裁案件審理周期縮至45天

  智慧財産權案件往往涉及復雜的技術問題,審理周期長。2021年6月,廣州智慧財産權法院對一起涉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作出先行判決,在速查速裁方面作出典型示范。

  在該案中,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發現佛山市藍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國芯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未經許可,復制其積體電路布圖設計並銷售被訴晶片,涉嫌構成侵權,遂起訴至法院並索賠300萬元。法院經審理後先行判令國芯公司停止侵權,避免原告公司損失擴大。

  先行判決,是指法院對已經審理清楚的部分事實和部分請求作出的判決。廣州智慧財産權法院副院長黎熾森介紹,採用先行判決方式推進審理,可以有效避免因技術類智慧財産權案件技術復雜、案情疑難、審理周期長導致侵權行為持續及權利人利益受損日益擴大,具有“澄清是非”“及時止損”的功能。

  近年來,廣東法院大力推動構建最嚴智慧財産權保護體係,致力于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打造智慧財産權保護高地。不斷探索完善證據披露、證據妨礙排除和優勢證據規則,率先在全國建立健全“技術調查官+咨詢服務+專家庫”多元技術查明機制,依托“網通法鏈”“ZHI係統”等智慧法院成果,解決遠端取證、固證、示證難題。廣深兩地法院建立快速維權機制,智慧財産權速裁案件審理周期縮短至45天。

  廣東高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法院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適用舉證妨礙制度確定數額破解“賠償難”,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引導經營者更加尊重和重視智慧財産權。近三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適用懲罰性賠償智慧財産權案件148件,其中2021年審結適用67件,最高判賠數額達到3000萬元。

  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廣東民營經濟創新驅動孕育好“土壤”。去年12月,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公布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廣東獲獎326項,其中金獎8項,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43.3萬件,均居全國首位,廣東智慧財産權綜合發展指數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

  快審破産案件平均半年內可完成

  “通過預重整和重整兩個階段的大量細致工作,最終實現極短時間內化解公司退市危機,充分保障了債權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合法權益。”近日,深圳中院審理了一例破産重整案,審理該案的深圳破産法庭法官王芳説。

  深圳索菱公司是一家從事車聯網軟硬體産品研發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擁有200余項專利,2015年6月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2018年以來,該公司陷入經營困局,面臨退市危機,債權人向深圳中院提交了破産重整申請。

  如果不能及時重整成功,公司將被終止上市,債權人和股民將“血本無歸”。深圳破産法庭深入企業了解到,索菱公司的産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具備重整價值。對此,深圳中院及時啟動“預重整”,提前指導臨時管理人開展破産重整工作。

  2021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重整,三級法院密切聯動,完成文件流轉和裁定送達不過夜。12月27日,債權人會議和出資人組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草案,深圳中院于當天裁定批準重整計劃。

  一場關乎上市企業生産危機的重整,歷時僅31天。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高新投集團副總裁樊慶峰表示:“廣東法院高效審理企業破産重整,既挽救了企業,又暢通了供應鏈,還為債務人提供相對安全、穩定、緩和的司法保護區。”

  近年來,廣東法院出清“僵屍企業”數、重整成功數、“執轉破”案件數等均居全國首位,破産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由25個月提速到12個月以內,快速審理的案件則在6個月內完成。(記者 杜瑋淦 通訊員 林曄晗 吁青)

 

+1
【糾錯】 責任編輯: 朱皓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