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0月27日電(關錦恒)政務數據達到“億級”、建成可信公共安全服務平台、支撐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在廣州市南沙區,“微警認證”服務平台已成為群眾日常辦事的“幫手”。這個只有手機屏幕大小的“辦事廳”,一端連着群眾,一端連着民警,多種政務服務事項在此高效運轉。
如今,又一項為南沙居民提供便利的政務服務落地。10月26日,南沙公安發布“一網通辦”5項標準,並推出按照標準所搭建的“警融一網通辦”小程序及“AI警員”機器人形象,或將為“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提供更加標準化、民生化、生動化的“樣板”。

廣州南沙公安“一網通辦”AI服務啟動儀式。新華網發
標準先行 延伸業務“深度”
廣州南沙公安自2015年率先利用微信支付處理交通違法罰款以來,便認識到通過手機線上處理警務對於釋放前&窗口警力的積極作用,於是“微警認證”服務平台應運而生。
“要讓‘微警’更加便民,將線下窗口搬到線上,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如何線上確認本人,二是如何線上繳費,這是政務服務的入口與出口。”廣州市公安局南沙區分局治安管理處民生警務中心副中隊長閆棟介紹道。
為此,在南沙公安“一網通辦”工作專班與廣州市標準化協會的共同努力下,5項標準就此誕生,它們分別是《身份認證應用規範》《身份認證定級規範》《支付功能管理規範》《政務服務事項管理規範》和《視覺規範》。
閆棟&&,如果將公安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比作一副軀體,前3項標準便好比骨架,對“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互聯網支付等功能進行統一規範,為推進公安政務服務提供基礎及應用支撐;《政務服務事項管理規範》如同血管,對各層級、各警種公安政務服務事項進行統一編碼分類,實現“跨警種、跨區域、跨層級”的警務服務融合;《視覺規範》則像皮膚,有利於辦事平台的提高辨識度和可信度。
日前,5項標準已通過由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廣州市公安局、數字政府相關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審查,有待進一步推廣。2020年10月,海南—南沙政務聯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推動兩地政務聯動。閆棟&&,在這一系列的標準指導下,兩地跨省聯辦模式或將為更多省市、乃至全國提供經驗借鑒。
民生為本 提升服務“溫度”
如今,按照“一網通辦”5項標準所搭建的“警融一網通辦”小程序上線。該小程序設計了一位名叫“警小融”的卡通形象擔當指引,整體風格活潑生動。

“警融一網通辦”小程序界面。新華網發
南沙公安“一網通辦”工作專班民警凌昌東介紹,該程序搭載AI內核,通過光學字符識別(OCR)等前沿技術,實現對材料的預先審核和自動錄入,幫助前&警力從繁瑣的手動錄入中解放出來。
功能上,“警融”小程序前期主攻戶籍業務,其中出生登記選項已完善。來自金洲派出所的戶政民警樊紅江深有體會:“過去出生證雖然也可以線上辦,但是材料要通過郵寄來傳遞,業務整體辦下來需耗時一到兩周。往後,居民可以通過小程序提出申請,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線上審批,後&程序自動錄入,只需一兩天便可辦好。”
南沙派出所民警喻莉&&:“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是在出生證上。過去我們很多網上辦的出生證,省內的基本上都可以核查到,但省外的就核查不了。‘一網通辦’實現與大數據對接後,很多外地的出生證都可以在線上查到,這為群眾省去很多麻煩。”
為何“一網通辦”項目的首個應用場景選擇的是“出生登記”事項?閆棟回答道:“我們的初衷是要做民生服務。而這個事項是關乎家庭最多的。孩子在醫院剛出生,辦完出生醫學證明就可以把新生兒入戶同時辦了,父母們的獲得感是非常強的。”
南沙公安&&,接下來將進一步打破線上線下的數據壁壘,推動政務服務向“網上辦”“一次也不跑”實現新跨越,持續服務群眾、助力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