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源頭活水” 喚醒“沉睡資源”
2021-10-21 08:51:29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9月14日,楊柑鎮新埠茅塘村動員會現場,村民紛紛舉手同意道路硬底化建設。

  道路硬底化後的楊柑鎮水流客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今年6月,廣東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將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3個月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已經全面進駐,並進入開藥方、抓落實的階段。工作隊將如何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會積累怎樣的經驗?今日起,南方日報推出特別策劃——“駐鎮幫鎮扶村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現在這麼好的政策,不抓緊時間立項,萬一政策變了或把名額給了其他地方,我們很有可能就錯過這個建設美麗鄉村的大好機遇了。”村民見面會上,傳出梁小平的苦口相勸。

  晚上8時,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新埠村已經是燈火暗淡,坑坑洼洼的巷道上行人稀少。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梁小平卻剛扒拉了兩口飯,準備出門。他要去茅塘村老戲樓前與村民見面,這已是他近日來第三次晚上下村了。“有了拆舊復墾資金,村裏的事就都活了。趁着村民晚上有時間,咱們趕緊走。”

  到底是什麼事,讓村民眼裏這位外來的幹部如此挂心呢?

  難

  “搞建設可以,貼錢不行”

  “全部用政府扶持資金來建就好啦,為什麼還要我們每個人另外出部分資金?”

  “拆舊復墾拆的是我們的地,錢應全部發我們手上,我不同意放到村集體!”

  “你們怎麼保證資金一定會用來建基礎設施?”

  ……

  時間倒回到9月2日,來楊柑鎮還不到一個月的梁小平,第一次和村民談起如何利用拆舊復墾資金,就遭到了村民強烈的反對。“好多村民都覺得,搞建設可以,貼錢不行。”

  原來,經過前期大量的走訪調研,工作隊發現,楊柑鎮多條村莊都處於比較原始落後的狀態,道路窄小泥濘,一遇下雨更是動彈不得;村裏沒有路燈,晚上一片漆黑,出行極不安全;除了一所年久失修的學校,村裏再沒什麼公共活動場所……

  村裏要振興,基礎設施建設要先行。建設需要的資金從哪來?梁小平了解到,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按照“先做後補”的原則,拆舊復墾可以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但楊柑鎮有些村莊沒有參與拆舊復墾,或者有些拆舊復墾面積少、資金少,不足以開展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

  楊柑鎮黨委書記羅明秋告訴記者:“這種情況鎮政府會利用拆舊復墾指標收益政府分成部分予以支持,但村民也需要支持一點。鎮政府計劃按1:3的比例予以配套給每個能自籌到資金的自然村。”

  然而,由於目前拆舊復墾資金尚未完全到賬,村民對資金如何使用、村莊規劃建設持不同意見,且部分村民不願出那一小部分建設資金,導致鄉村基礎設施遲遲未能動工。工作隊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破

  “一遍不行,就説十遍”

  “這個房子我住了幾十年,有感情了,想保留下來。”

  “我家祖宅風水好,不願意拆。”

  “建設小公園我支持,但佔用我家土地有沒有補償?”

  ……

  “美麗鄉村建設是好事大事,原本以為有拆舊復墾資金的支持,道路硬底化、污水處理設施、路燈建設等事情就能順利推進。”工作隊隊員陳聰仔講道,但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很多現實困難,部分村民的思想一時還轉不過彎來。

  針對村民的顧慮和心結,工作隊和當地政府一邊給村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呼籲施工隊先籌資建設,為村民解決目前最為迫切的道路硬底化建設問題。

  鄉親們白天下地幹活,開會只能安排在晚上。“走夜路”去做村民思想工作成為工作隊的家常便飯。在村裏的小操場、榕樹下,伴隨着昏黃的燈光,隊員們一遍又一遍地宣講鄉村振興政策的利好,耐心細心為村民解釋疑惑。

  “拆除的是危房,現在破破爛爛的哪有什麼人氣?”

  “村容村貌漂亮了,風水自然就好了。”

  “建公園是件好事,家家戶戶都應該出力,村裏可以適當給予點補償。”

  ……

  “一遍不行,就説兩遍,兩遍不行就説十遍,有時候講得嘴巴都幹了!”回憶起開會時的場景,陳聰仔感慨地説。

  “最終各個村莊的村民都很開心地同意了。”在9月2日新埠老張村、9月13日新埠糖寮村、9月14日新埠茅塘村動員會上,村民紛紛舉手支持道路硬底化建設。有拆舊復墾資金就先用拆舊復墾資金,沒有就由政府和村民一起承擔,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成功立項。工作隊員們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了。

  

  “沿着路燈散步,心裏美滋滋”

  9月以來,楊柑鎮水流客村熱鬧非凡,一條條用水泥鋪砌的道路筆直整潔,晚上村子燈光明亮,周邊前來串門的村民也多了起來。近日,筆者在現場採訪時看到,一位村民正拉着孫子散步,明亮的路燈下野生昆蟲飛舞盤旋,小朋友開心地手舞足蹈,一聲聲稚嫩的“捉蟲子、捉蟲子”,為逐漸恢復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童趣。

  水流客村曾是楊柑鎮一個一窮二白的自然村,隨着拆舊復墾政策的推廣實行,該村迎來了飛躍式發展。在當地政府和工作隊的發動與籌劃下,充分利用拆舊復墾專項資金,大力投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村巷道硬底化路面、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此外,文化樓、文化廣場等也在籌備建設中。

  “有了路燈,晚上出行安全方便多了,晚上吃完飯還可以沿着路燈散步,想想心裏就美滋滋,拆舊復墾是一項好政策!讓土地活起來,環境美起來!”説起村裏的變化,水流客村葉大伯説,自路燈安裝開展以來,前來參觀考察的隊伍絡繹不絕,村子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外出走親訪友時説得最多的就是村裏的變化,大家覺得還是拆舊復墾好。拆了一個舊村場,帶富一方百姓,建美一片鄉村。”

  如今,水流客村約2000米道路硬底化建設和133盞路燈安裝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原本昏暗的村莊被整齊有序的路燈點亮,泥濘不堪的村道被平坦寬闊的道路取代。拆舊復墾土地也將陸續種上番薯、玉米、荔枝等農作物,村容村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看著各個村莊一天比一天漂亮,我們的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大家的工作勁頭也越來越足!”梁小平帶着筆者參觀楊柑鎮各村莊時感慨地説。

  據悉,除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楊柑鎮還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對以往以火龍果為主的農作物産業化種植進行了調整,通過引進與大力發展艾草、金銀花等特色種植産業來增加村民收益,防止村民返貧情況出現。經過前後10多次的研討,鎮政府與當地鄉賢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公司+農戶+基地”模式開展産業幫扶。其中,楊柑鎮新埠村已率先開始了艾草“種植+加工”産業化種植,後續將逐漸向其他村莊推廣。目前,全鎮已種植艾草500多畝,艾草加工廠也快馬加鞭籌建中。

  記者 劉穩 實習生 麥思容 通訊員 許濤

  策劃:孫朝陽 肖開潤 黃學佳 統籌:趙文君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797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