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福建華安:九龍江畔的生態守望-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福建華安:九龍江畔的生態守望

2024-09-26 21:30:59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古木參天,流水潺潺。在位於福建漳州華安縣仙都鎮的大地村,日光揉碎在九龍江溫水溪的碧波裏,一灣清水流過田園,繞過土樓,如同蜿蜒的綢帶勾勒出這片土地的秀美。

  圖為仙都鎮大地村航拍。(黃建和 攝)

  九龍江是福建省僅次於閩江的第二大河流。它穿越龍岩、漳州、泉州、廈門,保障着福建省約四分之一經濟總量的用水需求,守護着福建省約五分之一人口的飲水安全。

  九龍江北溪流經華安縣境內107公里,溫水溪是九龍江北溪最大的支流,對於世代臨水而居的大地村村民而言,面前這條溪,既是寶藏,也曾是困擾。

  “小時候,溫水溪是村民們游泳嬉鬧的地方,但20世紀90年代開始,村民大規模種植茶葉,過度開墾導致水土流失,一到雨天泥沙沿山而下,整條小溪污濁不堪。”大地村黨支部書記劉坤強是土生土長的大地村人,在他記憶裏,溫水溪一度藻類叢生,打撈上來的魚也帶着濃濃的土腥味。

  2020年前後,大地村開始鼓勵茶農改造山地茶園進行“退茶還林”,套種其他樹種,實現“茶木共生”。起先,一些村民不理解,劉坤強便挨家挨戶做工作,“守護好九龍江,就是守護家園,守護我們的鄉愁和發展底氣。”

  經過多年奮戰,大地村550多畝茶園實現“退茶還林”,800多畝茶園套種上樟樹、桂花樹,茶葉種植面積減少了三成。如今走進村莊,空氣中飄着桂花香味,放眼望去,綠水逶迤、魚翔淺底,岸邊不時可見村民垂釣休憩。

  過去,大地村家家戶戶以茶為生,茶園面積減少後,一些村民背靠土樓和山水風光,端起了旅游飯碗。“大地村擁有遠近聞名的‘土樓之王’二宜樓,以往游客來到村裏,山是禿的,水是濁的,觀感體驗並不好,這幾年隨着環境整治,來村裏休閒度假的游客越來越多。”劉坤強説,如今村民中有的開民宿,有的做導游,以往只能坐等批發收購的茶葉,也慢慢成了炙手可熱的伴手禮。

  距離仙都鎮約60公里的豐山鎮,同樣毗鄰九龍江。過去,這裡生豬養殖戶一度達到2000多戶,肆意橫流的污水直排入河,給水體帶來較大污染。2016年,為了守護母親河,當地開展了一場生豬養殖污染整治行動。

  那一年,家住豐山鎮玉蘭村的黃木榮告別了自己的養殖場。原本他養殖着100來頭生豬、經營着200畝魚塘,隨着綜合整治工作開展,黃木榮改行從事燈飾批發工作,並在多年後投身短視頻創業熱潮,成為一名鄉村帶貨主播。

  “現在村裏山清水秀,土雞土鴨吃着農家稻穀青菜,喝着九龍江水,肉質更加鮮美。”黃木榮説,環境整治後,他收購村裏的土雞土鴨並通過短視頻&&銷售,年收入達到70多萬元,比以往經營養殖場高出數倍。同村的老人幫忙殺雞宰鴨,每天也有一兩百元的額外收入。

  如今,直播的時候,黃木榮會自豪地將鏡頭對準家鄉的山山水水。在他看來,今天這幅生機勃勃的畫卷,正是源於全縣上下堅持不懈的治理和呵護。

  近年來,華安縣不斷探索生態和諧的山區發展路徑,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修復生態廊道,建設華安銀塘溪水質提升站,推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保護好九龍江水清岸綠。2023年,華安獲評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範區。近三年,轄區內水質達標率100%。

  傍晚時分,九龍江畔燈火漸明。奔流不息的江水一路蜿蜒,滋養着萬家燈火,也守護着這片土地的繁榮與發展。(記者吳劍鋒)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