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廖紅,福建農林大學根係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從事植物營養學和根係生物學研究近30年。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學技術?這是科技特派員廖紅最上心的事。這名52歲大學教授桃李芬芳,著述頗豐,但每次與武夷茶農嘮嗑時,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精彩觀點
1
廖紅

老百姓特別想把茶種好

老百姓特別想把茶種好
老百姓特別想把茶種好

廖紅是福建農林大學根係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從事植物營養學和根係生物學研究近30年。

如今談起茶事緣起,廖紅坦言,當時認為所學專業對口,就想著在茶園做一些探索。2015年起,廖紅和科研人員開始走訪福建各地茶鄉,開展田間調查。

武夷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滋養出馥鬱香醇的武夷岩茶。“這裡的老百姓特別想把茶種好,但問題不少。”廖紅説,跟其他茶鄉一樣,這裡的茶園存在養分效率低、土壤健康受損等狀況。茶農種茶經驗豐富,但有些行為違背了科學原理,既影響了生態,最終茶也沒有種好。

1
廖紅

提出‘不用農藥化肥’生態茶園建設模式

提出‘不用農藥化肥’生態茶園建設模式
提出‘不用農藥化肥’生態茶園建設模式

武夷茶農面臨的難題怎麼突破?廖紅和她的科技特派員團隊提出“不用農藥化肥”的生態茶園建設模式。

生態茶園建設,“硬核”技術有三:種大豆、種油菜、施茶樹專用有機肥。每年春茶采收之後,茶農就在茶行中套種大豆。這種大豆接種了高效固氮根瘤菌,養分高效,根係發達,是供給茶樹氮肥的“加油站”;冬季,茶農則在茶園間種油菜,待油菜開花後就地回填。這種綠肥,可釋放出土壤中的磷和鉀。

如此一來,茶樹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都有了。如果養分還不夠,那就再施點專用有機肥作為補給。而大豆和油菜成為茶園“常客”之後,也構建出一種抑制蟲害的微生物鏈。

多年實踐證明,這套“優質高效生態栽培技術”可大幅減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地增加茶園土壤肥力,同時能防治病蟲害。在廖紅科特派團隊參與建設的燕子窠生態茶園,減肥減藥率超過30%、減少水體磷污染率超過60%。而這片生態茶園産出的茶葉品質大幅度提升,帶動當地茶農增收。

1
廖紅

做農業需要情懷,要一點一滴去做

做農業需要情懷,要一點一滴去做
做農業需要情懷,要一點一滴去做

廖紅和她的科特派團隊為茶葉生態種植,探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解決方案。近年來,這一解決方案在武夷山市大力推廣。當地通過持續開展茶葉質量源頭管控,打造生態茶園示範區,促進茶産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做農業需要情懷,要一點一滴去做。”廖紅説,生態茶園建設任重道遠。她總是不斷追問和思考:當下的農戶,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農戶面臨的困惑,要用什麼樣的科學原理去解決?

這樣的思索,成為廖紅開展科研攻關的最大動力。她認為,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能夠把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科學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是人生幸事。“我覺得學有所用,而且還能夠用,這一點很值得,很有成就感。”

廖紅
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根係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