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與復旦聯合培養本科生 新增三個本科專業 加大醫學本科專業招生力度
學校今年的招生政策與往年的變化不大。不過,學校準備從今年開始和復旦大學開展聯合培養本科生工作。聯合培養學生按照“1+2+1”模式(文史、理工類)和“3+1” 模式(醫學影像技術)進行培養。“1+2+1”指學生一年級和四年級在河西學院學習,二、三年級在復旦大學學習。“3+1”指學生1-3年級在河西學院學習、4年級由河西學院與復旦大學聯合完成相應教學培養任務。學校今年新增俄語、電子商務和漢語國際教育等三個本科專業。同時,學校今年加大了醫學本科專業招生力度,臨床醫學等四個本科專業今年招收500名新生。學校2016年招生人數,今年學校共招收本科生3645人,涉及甘肅、黑龍江、吉林、湖北等16個省份。專科共招收1600人,全部為醫學專業。其中700人為單獨招生計劃,已完成招生錄取。
本科專業51個 涉及12個學科門類 轉專業機會有兩次
學校設有18個二級學院,51個本科專業,涉及文、理、農、醫、教育、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10個醫學專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等國家級教學改革和實踐&&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課18門,校級精品課78門;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200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480人,其中專任教師980人,有教授128人,副教授422人;近百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受聘學校兼職教授;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專家6人,省級優秀專家14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甘肅省“333”“555”創新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9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中科院院士李燦擔任名譽院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受聘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受聘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生入校後是可以有機會選擇的。首先,學校部分學院按大類招生,充分滿足學生對專業選擇的需求。其次,學校&&了河西學院本科生轉專業的辦法。對於錄取到學校的學生都有兩次調整專業的機會。第一次是新生進校後的第一個月之內。只要高考成績不低於擬轉入專業的最低錄取分數線要求的新生都可以提交申請調整。第二次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18周結束前向所在學院提出書面申請,學校審核批准後調整到新的專業學習。
“雙創”教育修訂在人才培養方案裏 注重實踐教學
學校制定了《河西學院關於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方案》,成立“河西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 在學校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斷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合理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切實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同時,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校通過學科競賽育人&&和人才培養創新教育&&的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創新活動,同時建立了一批開放的實驗室,為學生們提供了自由探索,自由發揮,自己動手,自主設計,自己創新和自主研發的實踐機會。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合作 與國外多所高校開展校際交流
隨着全球化的到來,各大高校注重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河西學院也不例外。王曉虎老師&&,學校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復旦大學對口支援學校以來,在教師進修深造、學術交流合作、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學校還與蘭州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選拔優秀學生到以上高校插班學習深造。目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已有美國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部分學生開始赴歐美等國高校交流學習。
畢業生廣受社會好評 畢業生考研率逐年遞增
據了解,學校一直重視、嚴抓本科生教學質量。學校先後為國家輸送畢業生10萬多人,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的好評。涌現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李燦等為代表的傑出校友。學校把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和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在就業工作中形成了“學校統籌、分級負責、學院為主、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每年舉辦大小招聘會上百場次;畢業生的考研率也是在逐年遞增,部分專業報考錄取率達70%以上。2015年12月份學校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是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