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立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和教師專業化成長,歷經18年探索實踐,成功構建了“發展任務引領、柔性精準供給”職業院校教師職後培養體系。該體系以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為核心,有效破解教師培訓中的學用脫節、碎片化、形式化等難題,為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發展任務引領、柔性精準供給”教師職後培養體系
打破傳統局限,構建教師教學勝任力進階模型
該體系針對傳統教師培訓存在的碎片化等問題,提出“職後系統培養”新理念,讓老師們“入職”即“入學”,邊從事教學工作,邊上一個“職後培養專業”,將教師培養體系視為一個“專業”進行系統建設。
基於發展階段理論,將教師職業發展科學劃分為“入職期-發展期-骨幹期-帶頭人期-專家期”五個階段;對標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專家型教師,構建包含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業能力、研究能力、數智素養五個能力維度的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基於發展任務理論,通過調研確定不同能力維度、不同發展階段的19項發展任務,形成“發展階段、能力維度、發展任務”三位一體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勝任力進階模型,為職後培養體系構建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依據。

“三位一體、五階五維”教學勝任力進階模型
創新培養路徑,打造任務結構課程體系
基於教學勝任力進階模型,運用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對應19項發展任務設置了23門工作坊培訓課程,形成“任務結構”教師培訓課程體系。每門培訓課程都圍繞教師真實工作場景中的挑戰性任務展開,實現“學一課、成一事”。
在培訓內容設計上,研發團隊深入分析每項發展任務,結合教學領域國際前沿研究成果,開發“問題解決導向”的培訓內容。同時,自主開發了《基於四元教學設計的課程開發工作坊》《基於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的課程體系開發工作坊》《基於學習科學的教學設計》等9個教學法培訓項目,形成“職業教育實用系統方法系列培訓項目”,彌補職業院校教師教學法知識缺失,助力專家型教師培育。

“任務結構、問題導向”工作坊培訓課程
該體系創新實踐“任務驅動、認知迭代”培訓模式,基於成人學習理論和認知學徒制,讓參訓教師帶着實際任務參加培訓,邊學習方法邊完成任務。培訓過程中按小組配備培訓師,提供“全程伴隨”指導,創設“呈現初始認知-解決認知衝突-促進認知重構-應用固化認知”的認知迭代情境,促進教師對所學系統方法的深層次理解和實踐應用。

“任務驅動、認知迭代”培訓模式
建立柔性機制,實現精準化個性支持
為解決規模化培訓與個性化發展的矛盾,學校創建了“精準推送、一人一案”柔性運行機制。設立“學期自選”“成果替代”“碎片化補學”等彈性制度,支持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建設教師發展諮詢智能體,基於教師教學勝任力“數字畫像”,指導教師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
在保障條件建設方面,學校培育“精研究、善引導、長創設”的培訓師團隊,構建“學用研”一體化培訓師培育機制和“全程伴隨”指導機制。開發支持5A泛在學習的線上工作坊和“教學法學習社區”,形成“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相結合的激勵制度,持續激發教師發展內生動力。
成效顯著,培養範式獲廣泛認可
該體系實踐6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教師人均參加12門培訓課程,參與度達100%;獲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國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獲全國高校教師創新大賽國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全國總決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賽道金獎1項;省級教學比賽獲獎81項,獲獎教師佔專任教師的26%;入選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3個,省級教師創新團隊4個,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團隊2個;國家級課程思政團隊1個、教學名師8人;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培養對象1人。

參訓教師獲國家級獎項(勵)情況一覽表
培養範式獲得認可。近兩年,《中國教育報》刊發三篇報道,解析師資培養的創新範式。相關案例入選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國家級典型案例,併入編《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典型案例集》。
持續深化創新,貢獻職教教師發展方案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將繼續深化教師職後培養體系創新,完善“發展任務引領、柔性精準供給”培養模式,拓展課程資源,優化運行機制。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推動教師培養模式的廣泛應用,為全國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方案。
學校將牢記“強教必先強師”的使命擔當,持續通過系統化的教師培養體系創新,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者、推動者,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供稿: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 劉慶華 和彥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