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思政課 清華大學做對了什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7 10:18:01
來源:新華網

講好思政課 清華大學做對了什麼?

字體:

  清華大學“形勢與政策”小班研討課上,校黨委書記、形策課大課授課教師邱勇與同學們一起就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議題展開討論。

  一堂思政課,何以能吸引全國420所高校、185萬餘名師生參與?日前,清華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們共同開展專題研討,聚焦“六要”和“八個相統一”課題研究展開深入交流,總結“形勢與政策”課等思政課程的教學經驗與育人成果。

  “這是思政課應有的樣子”……廣大師生紛紛為改版後的“形勢與政策”課點讚。點讚背後,是清華大學舉全校之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紮實行動,其改革實踐成效正是“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的生動詮釋。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舉全校之力辦好思政課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乎辦學方向,關乎育人根本。

  清華大學黨委深刻認識思政課的戰略意義,將思政課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到位,下足功夫建強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切實提升思政引領力。

  辦好思政課,離不開堅實的頂層設計和組織保障。清華大學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思政課工作領導小組,舉全校之力,共同推進思政課教學內容、模式、隊伍、技術、生態一體改革一體建設,構建思政課建設“大格局”。

  在《清華大學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行動方案》《清華大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事關學校發展全局的重要文件中,思政課建設均單列專篇專節,明確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強化督查督辦,推動各項部署從“紙上”落到“地上”。

  清華大學明確提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職責”,成立專項課題組設立14個子課題,由青年骨幹教師依託一線課堂教學從理念、舉措、案例等維度開展研究。課題組每月舉辦一次教師沙龍,鼓勵教師把“自己”和“自己的課”“講什麼、怎麼講”作為研究對象,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相長的良性循環。“要在清華園推動形成全校上下堅定信心辦好思政課、教師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主動上好思政課的生動局面。”邱勇&&。

  打樣思政“金課” 引領“一盤棋”改革創新

  手持教材照本宣科不難,難的是真正叩擊心靈、啟智潤心、激揚壯志。思政課改革,從何抓起?

  課程是育人的核心載體。“形勢與政策”課是本科生思政課體系中的第一門課,既是思政課的先導課程,也被視作難度較高的一門思政課。清華大學主動作為,將改版“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首要抓手,為其他思政課改革探路、打樣。

  講什麼?——因課定題,緊扣一條主線。

  課程始終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持續“上新”授課內容。2025年,在第一講“中國式現代化導論”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徵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應安排六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有效入腦入心。

  誰來講?——因題選師,匯聚“大師資”。

  根據授課主題遴選最適合的教師,組建“最豪華”師資團隊。校黨委書記牽頭擔任大課主講人,邀請院士、文科資深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組建授課團隊。主講教師集中備課、精心講授,帶給學生溫暖鮮活、可親可信的思政課新體驗。“他們站在那裏就是教材。”清華大學探微書院本科生梁可感慨地説。

 如何講?——因趣擇班,“大班+小班”。

  在“大課”之外,課程還配套選聘十余位優秀青年教師主持小班研討,帶領學生拿起放大鏡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引導學生從問題推演出方案、從形勢思考到政策,力破傳統思政課重講輕學、重讀輕研的誤區。

  如何保障?——因需合作,搭建“大平台”。

  整合多個院係及部門的力量,在大綱與課程設計、教師與助教遴選、技術支持、課程宣傳等方面分工合作,真正構建起全校“一盤棋”的“大思政課”格局。

  “震驚!”“超預期!”精心打磨的思政“金課”收穫了學生們的好評。認為“形勢與政策”課“達到或超出預期”的同學比例持續提升至98.3%,打破了傳統思政課的刻板印象,極大增強了教師講好思政課的信心。

  打造高水平“思政實踐”課 構建浸潤式育人新課堂

  大江南北,皆為課堂。10月15日下午,工字廳東廳,邱勇與暑假期間剛上完“思政實踐”課的同學代表圍坐交流,法學院2024級本科生柯知言分享了赴河北邯鄲採訪抗戰老兵、整理口述史的實踐感悟:“在這樣身臨其境的見證、聆聽與交流中,那些曾經遙遠的英雄故事第一次真正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融入了我們的血脈。”

  一以貫之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主線,清華大學在全國率先嚴格按照必修課標準開設“思政實踐”課,由四位校領導牽頭負責,設置“改革開放”等四個板塊,構建“理論講座-實踐調研-小班輔導-報告總結”全課程環節。2025年暑期,全校3654名本科生在237名教師帶領下奔赴各地開展實踐,“真行走,真思考”“在歷史地標間感悟家國擔當”。

  清華大學以“形勢與政策”課、“思政實踐”課改革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為參照,將黨的創新理論作為主線貫穿始終,運用系統思維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改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是思政 “關鍵課程”的“重中之重”。為此,清華大學單獨設立課程組,建立集體備課機制,校領導全程深度參與課程建設各項工作。

  如春在花,如鹽在水。除思政課,清華大學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讓每門課都成為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的熔爐。

  自2023年秋季起,清華大學將新版“形勢與政策”課面向全國高校免費在線開放,目前已累計覆蓋668萬餘人次。今年學校還建立虛擬教研室,出版教學輔導用書《中國式現代化十二講》,持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

  建強思政教師隊伍 夯實鑄魂育人根基保障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選優配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是夯實上好思政課的基礎。”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安東&&。近年來,清華大學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為標準,形成了一支信仰堅定、理論紮實、結構優化,且善於樂於講思政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構建起專兼結合、梯隊銜接、活力涌流的育人方陣。

  這支隊伍中,既有聶建國、戴琼海、白重恩、張明楷等院士、文科資深教授和各行業領域的“大先生”,也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蕉等青年思政課教師,還匯聚了改革先鋒、優秀校友、大國工匠以及模範人物等各界英才……真正做到“讓信仰堅定的人講信仰,讓師德高尚的人講德行,讓學識淵博的人講道理”。

  在編制保障、資源投入、待遇落實等方面,清華大學打出政策“組合拳”。為引導思政課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學校單獨設立“思政課教師系列”,專門制定《清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聘任管理辦法》,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擔任主任的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嚴格落實單列指標、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人才引進三年行動計劃,並把講好思政課作為人才引進的重要標準,切實解決教師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後顧之憂,讓思政課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

  築牢育人梯隊,離不開後備人才的涵養。學校還推出“未來教師”計劃博士後項目,着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青年人才的“蓄水池”。參與該計劃的郎昆深感學校對青年教師成長的全方位支持,“評聘制度改革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更能心無旁騖地投身教學。”

  立德樹人,春風化雨。如今,從課堂上汲取的思想養分,正在一代代清華學子的實幹中化為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堅實行動。面向未來,清華人將始終把個人奮鬥的“小我”融入民族復興的“大我”,不斷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清”春“華”章。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