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以“人工智能時代的能力重構與教學變革”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區(校)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深圳市南山區舉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永智圍繞“AI時代的能力重構與教學變革”主題作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AI時代,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特別是要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育這種能力。他&&,AI應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腳手架”,而非教育的“替代品”,需警惕教育領域“泛AI化”認知偏差,堅守思維培育的核心地位。他&&,未來教育改革需要聚焦學習者心智“世界模型”的迭代建構,課程改革要以大腦認知發展規律為導向,教學改革需實現範式、目標、方法、內容、環境與評價的全方位轉型,真正走向“思維自主驅動”的育人模式,踐行“為思維而教,為‘成人’而學”。

深圳市教育局二級巡視員趙立在致辭中&&,當前,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教育生態。在中國教科院的長期指導下,南山實驗區系統推進智慧課堂、數字教育新生態等探索,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與學校治理的全面轉型。本次展示交流活動,不僅是一場面向未來的智慧分享,更體現了國家級教育智庫在技術革新、治理創新和改革引領中的戰略眼光與使命擔當。

深圳市南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珺介紹了南山區在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效。她&&,南山區在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準確把握課改內在規律,讓改革始終走在科學軌道上。面向“十五五”,南山區將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邁向全鏈條、全過程、全學科、深融合的新征程,積極探索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本次活動共設置兩大核心板塊:“第二屆書記校長辦學治校實踐經驗交流”環節,邀請35位全國中小學校書記、校長,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治理主題,分享辦學治校中的創新探索和實踐智慧;“第十屆高質量課堂展示”環節,精選59節智能課堂,覆蓋小學語文、科學、美術、音樂,初中英語、體育與健康、人工智能與信息科技,高中數學、歷史、STEM/STEAM教育等學科,全面展現了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的整體性、多樣性與時效性。
本次活動是中國教育科學論壇(2025)重要會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貴華主持活動。
據介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質量課堂展示活動”已成功舉辦九屆,為實驗區(校)搭建了分享交流、互學互鑒教學改革創新經驗的生動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