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近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羅思做客新華網2025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學校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等情況。
Q1:請您簡要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辦學特色。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於1992年在成都創設,有金牛、安仁兩大校區。現有在校生2萬餘人,下設10個二級學院,是我國西部地區一所以電影方向命名、以培養影視傳媒人才為主的民辦本科高校。
川影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理念引領下,秉持“未來屬於對成功充滿渴望的人”校訓,厚植“讓生命不同凡響”的育人理念,致力於培養“幸福而完整的人”,鑄就“成功育人文化”“校友與母校發展共同體”及三真三新三高“333 模式”等培養特色。
學校現有25個本科專業,覆蓋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工學5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戲劇與影視類專業群為特色的多學科交叉融合體系。聚焦“雙核驅動”的學科優勢,現擁有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3年,學校的戲劇與影視學科成功入選四川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建設學科,是全省唯一的戲劇與影視學科入選高校。
Q2:學校今年在招生計劃上有哪些變化?
總體計劃在去年的基礎上略有上升,增量主要體現在考生諮詢量較大的播音、表(導)類和美術與設計學類上。
Q3:學校為學生搭建了哪些政校企合作平台?
學校始終將實踐育人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抓手,堅持以平台聚人才、做項目、營企業、建合作,學校與央視、湖南衛視等300多家行業頭部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積極搭建了多個政校企合作平台。2024年,川影成立“産教融合聯盟”,與9家地方政府、10余個行業協會、100余家頭部影視企業共建産教融合項目、校企實踐中心,將行業標準、技術研發、項目實踐全方位嵌入教學體系,積極構建“人才共育、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機制,並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機會和行業資源。

Q4:據了解,電影《哪吒》的配音導演、哪吒、太乙真人等主演的配音演員都畢業於川影,學校培養出具有創新性人才的方式有哪些?
川影校友覆蓋了全國各大電影集團,他們與在校師生一起共同創造了一系列現象級優秀電影作品,深刻詮釋了“校友與母校發展共同體”的培養特色內涵。
川影在人才培養中,秉持着三大理念:
(一)跨學科協作與産教融合生態
立足“科技+藝術”的戰略目標,搭建學科交互平台、引入行業一線資源,將真實項目引入課堂,學生參與項目全流程製作。融合多專業優勢,培養學生跨學科協作的能力和綜合創新思維,深度嵌入産業生態鏈。
(二)分層培養:大眾化與精英化雙軌並行
設置拔尖創新人才班、專業提高班、實踐平台等,通過跨年級交叉培養、個性化教學和協同育人機制,讓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三)“雙師型”師資與行業標準對接
學校擁有一支既有過硬專業知識和理論功底,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分層培養體系、産教融合生態、行業化師資團隊、跨學科協作與科技賦能,構建了“全鏈條、實戰化、前瞻性”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Q5:學校如何將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
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
學校從2024年開始面向全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構建“技術賦能藝術”的跨學科課程體系,重點突出課程對專業教學的高輔助性,不同專業學生掌握不同AI工具,通識與專業培養聯動,精準達成培養目標。
將AI技術融入課程體系
各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從2024年開始貫徹人工智能深入嵌入專業,新媒體學院開設人工智能與視聽交互相關課程,例如虛擬主播“小影”的研發與應用,由AI技術實驗室支持,涉及虛擬現實場景構建、AI短劇創制等內容。
搭建學科交叉的實踐平台
學校成立“人工智能與視聽交互新場景應用實驗室”,推動AI在影視製作、播音主持等領域的應用。
校企合作推動技術落地
與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等合作開發AI項目,例如數字影視研學示範基地和AIGC數字影像節,探索AI在影視文旅、沉浸式體驗等場景的融合創新。
Q6:學校對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哪些看法,以及如何應對?
世界高等教育正從知識邏輯向工程邏輯和應用邏輯轉化,“AI+教育”成為顛覆高校人才培養內涵發展的重要機遇。從川影的角度而言:
一是數字化與科技融合: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將更加注重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川影也將持續積極探索AIGC在影視藝術領域的創新應用;
二是深化産教融合:未來高等教育將更加注重與産業的緊密結合,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川影通過成立産教融合聯盟,與政府、行業協會和頭部企業深度合作,繼續推動教育與産業的協同發展;
三是跨學科與多元化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將更加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培養具備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川影通過整合藝術與科技、影視與文旅等多領域資源,構建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四是國際化與跨文化傳播: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將更加注重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培養。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推動文化IP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同時依託本土資源強化文化傳承與創新;
最後,個性化與終身學習:未來教育將更加注重個性化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川影將通過持續更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