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湯玲莉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上海財經大學2024年的高考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特色等相關情況。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上海財經大學基本情況和辦學優勢。
上海財經大學是教育部、財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有鮮明財經特色的,包含經、管、法、文、理、工多科性重點大學,2007年,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建設高校;2017年、2022年分別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所有課程以商科為背景,無論進入哪個專業,學生都有接近一半的學分需要學習,像財政學、政治經濟學、宏/微觀經濟學、國際金融、財務會計等重點商科課程。上財的會計學、經濟思想史、財政學、金融學(培育)4個學科入選國家級重點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取得突破性進步,有4個學科入圍A類評級,其中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獲評A+,理論經濟學獲評A,統計學獲評A-。
世界一流學科“應用經濟學”分佈在多個本科招生專業,分別是:金融學、保險學(精算與數據科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數量經濟、財政學類(稅收、投資、財政)、經濟統計和數字經濟;另外,學校28個本科專業中有24個是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個為上海市一流專業建設點。
Q2:2024年學校招生政策是否有新變化?
第一,上海財經大學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與往年相比總體保持穩定。對投檔考生,按照分數優先原則進行專業志願錄取,不設專業級差。同一專業,如果出現總分相同,則依次比較數學、外語、語文單科成績,成績較高者優先錄取至相應專業。在進行專業錄取時無單科成績限制,總分達到即可。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不超過招生計劃的105%,考生如果服從調劑,進檔後不會被退檔。
第二,學校持續優化招生專業結構,結合國家發展戰略,2024年新增數字經濟本科專業,今年試點在部分省(區市)共投放統招批次計劃30人,同時將在全體錄取新生中再二次選拔20人,組建50人規模班級。
數字經濟作為應用經濟學下設學科,涵蓋經濟、金融、管科、科技、財政、法律等多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主要聚焦於數字經濟的市場機制設計與政策評估、數智驅動的&&經濟監管與治理、數字經濟風險管控與安全計算方面。專業採用本研貫通一體化方案進行人才培養。實行7-8年彈性修業年限,其中本科階段4年,博士研究生階段3-4年。學生在第三學年結束之際實施綜合考核,績點達到要求(基本為不低於3.0),適合按本博貫通模式繼續培養的學生,從第四學年開始修讀博士階段課程。
第三,7個實驗班於開學一週內面向全校新生選拔,這實際上為所有本科生提供了一次零門檻轉專業機會。這7個實驗班分別為:數字經濟係的數字經濟拔尖班、經濟學院的經濟學拔尖班、金融學院的金融科技拔尖班、數學學院的財經數學實驗班、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的交叉科學實驗班、外國語學院的英法復語實驗班以及法學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實驗班。其中,涉外法治人才實驗班為2024年新增。上述各班每班規模維持在20-30人。
Q3:2024年學校招生計劃如何安排?
今年,學校本科招生計劃穩中有升,在全國投放計劃總數為2015人,較去年增加15人,增幅達到3%,給予各地考生更多報考機會。
學校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重交叉的人才培養方案,新增數字經濟專業招生、夯實雙學士學位培養質量。2024年共有30個招生口徑,其中包含5個專業類和6個雙學士學位項目。
5個專業類分別是: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財政學類、統計學類、數學類,學生一般在本科二年級下學期或三年級上學期進行專業分流,在此之前會共同修習學校的通識課程和學院的學科共同課程。
6個雙學士學位分別是:金融學+統計學、統計學+工商管理、經濟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投資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法學+金融。學校自主實施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是為了面向未來、面向數字化時代,培養一大批具有紮實財經專業功底,精通數據技術,厚植人文法學背景的高水平財經專業人才,為“數字中國”戰略提供人才儲備。
在上海地區,學校綜合評價批次招生計劃是100人,統招批次招生計劃是297人,專業口徑更是全覆蓋。
關於限選科目,上財給予考生報考的自由度非常大,30個招生口徑裏,有4個專業限選物理,6個專業限選物理化學。
保險學(精算與大數據)、數字經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這四個專業限選物理;
統計學類、數學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工)、統計學+工商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這6個專業口徑限選物理+化學。此外,其他近2/3的專業是不限選考科目的,也就是説,我校的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財政學等一流財經專業是不限選科目的,這是給到考生們極大的填報空間。
另外還有一點説明,學校今年取消了中外合作專業招生,原有的3個中外合作專業都轉為普通專業招生,分別是:會計學(ACCA)、數量經濟和金融學(銀行與國際金融)。培養質量維持高水平,降低學費。
Q4:請您介紹一下上海財經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特點。
上財秉持“厚德博學,經濟匡時”校訓之精神,構建以“立體式課程結構、多元化培養路徑、沉浸式學習體驗、生成性能力拓展”為特徵的43種拔尖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着力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全球視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創造力、決斷力、組織力、堅韌力的卓越財經人才。
首先,多元化培養路徑:學校根據每位學生的學業志向和能力特長提供不同課程培養計劃。1、“拔尖計劃”,是以國家基礎學科經濟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為依託,培養數字時代的學術精英和未來戰略社會科學家。2、“卓越計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突出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加大行業案例教學,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3、“創新創業計劃”,將創新創業前沿課程內容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以創業學院為支撐,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和科學家品質的創新創業人才。
其次,以“匡時書院”為例展示學校拔尖人才培養方案。“匡時書院”實施“2+2+N”本研連讀長周期培養,依託經濟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2.0,前面提到的經濟學拔尖班、金融科技拔尖班、數字經濟拔尖班為範圍,每學年面向全校新生選拔優秀學生60人左右。
學生前2年在書院學習,後2年分別回到經濟學院、金融學院、數字經濟係所在專業學習;N是指對接本校博士研究生項目實行“長周期培養”,書院通過中期考核、高年級分班分流等機制多階段遴選、動態調整,選拔優秀學生進行小班化培養,對各班位於後30%的學生進行再考核,考核不通過的學生退回相關院係。書院實施全員赴國(境)外交流計劃,在研究生推免時享受政策傾斜。
另外,本科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特色:上財自建校至今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高質量財經專業人才,紅色基因世代相傳。與此同時,學校錨定建設具有鮮明財經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研究性大學的戰略目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全球283所大學或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聯合教育、科研合作、師生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面向本科生開設一流大學訪學項目、學生交換項目、短期游學和第三學期暑期課程,走出去、請進來,提供國際課程學習的機會佔全體本科生學額的70%,合作院校都是美國常青藤、英國G5等世界一流大學。國際課程有一年、半年或者1-2個月之分,同學們可以領略到世界名校名師的授課風格,增長國際視野,學分是可以與上財學分相應轉換的,並且會節省很多學費成本。
Q5:您能就上海考生的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給一些建議嗎?
考生在報考時,應充分了解各地教育考試院以及意向高校的相關要求,有的放矢。
首先,需要收集以往至少三年的錄取數據輔助決策。在參考高考歷史數據時,如果考生選報的專業比較熱門,建議將所報熱門專業往年數據進行適當提高。如果目標專業的招生計劃沒有較大變化且招生人數較多,一般來説其投檔排位會相對穩定。其次,在志願填報時招生章程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錄取的基本法則,詳細闡述了招生政策、計劃、專業設置、錄取規則、限選科目等重要信息,是考生和家長了解高校招生錄取政策的主要途徑。此外,在填報志願過程中,家長和考生應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共同分析各種可能性和利弊,確保填報策略的合理性。同時也可加強與老師和學長學姐的溝通,借鑒他們的經驗和建議,為志願填報提供更多參考。再次,填報時要遵循“衝、穩、保”梯度,科學布局平行志願,也就是將自己很想去但成績可能在將錄不錄邊緣的專業志願填報在最前面,然後依次填寫把握較大的專業志願,再填完全有把握的專業志願。“衝、穩、保”梯度盡量遵循正態分佈規律。一般而言,“衝一衝”志願佔15%~20%、“穩一穩”志願佔50%~60%、“保一保”志願佔35%~20%,並根據自己的成績及具體報考意向進行局部微調,建議考生填滿所有志願,不要浪費機會。
就上海財經大學而言,2/3的招生專業不限科目,工學和理學專業限考物理化學,保險學、數字經濟專業限考物理,應該説填報自由度非常大。且在3+1+2省份,熱門專業會同時出現在物理組和歷史組中,利於考生報考。文理科省份同樣如此。
Q6:學校近幾年的升學深造和就業情況如何?
在升學深造方面,以2023屆畢業生為例,本科畢業生有30%國內升學,20%境外升學。學校的推免比例2024年達到23.5%,預計2025年會達到25%。國內升學基本上聚集在上財、北清復交、人大、浙大幾所高校。
在就業方面,學校在專業設置上貼近市場需求,構建完善的校友職業發展支撐網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有極強的競爭力,就業起點高,用人單位滿意度高,職業發展前景較好。
Q7:請介紹一下學校諮詢方式或&&方式。
大家可以關注招生微信公眾號“上財本科招生”、上財本科招生網 ,上面有各類招生政策發布,各地招生組&&方式,學院/專業介紹等。
招辦諮詢電話:021-65904372、65901267,歡迎考生和家長來電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