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華網高考情報局|武漢理工大學:創新賦能“學生增值”,打造數智時代教育新生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05 10:11:55
來源:新華網

2024新華網高考情報局|武漢理工大學:創新賦能“學生增值”,打造數智時代教育新生態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老師李小睿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武漢理工大學2024年的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等相關情況。

 Q1:能否請您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6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7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是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400餘人;學校建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2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先後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和首批“國家知識産權示範高校”等。百廿餘年,風雨兼程,武漢理工大學將圍繞“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理想,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Q2:學校的優勢學科及特色專業有哪些?

  武漢理工大學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於2017年獲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連續兩輪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並在國家學科評估中獲評A+。學校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萬分之五,物理、環境生態、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生物學與生物化學6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百分之一。

  我校現有本科專業101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4個、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專業2個。近年來,學校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傳統工科和新興技術交叉融合、全面鏈結。學校的優勢專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密切相關的傳統優勢專業(包括材料類、交通類、船舶類、車輛類、機械類、土木類等),這些專業實力都非常強勁。第二類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也廣受考生青睞的新興優勢專業(包括計算機類、信息與控制類、藝術類、經濟與管理類等)。

  我校這些專業最顯著的特色在於其與三大行業緊密結合、交叉融合,助力培養複合型人才,充分借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賦能新工科、新文科培育創新人才。如:把人工智能與材料結合,培養智能材料方面的人才,把人工智能、新材料與車輛工程相結合,培養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方面的人才,以及把船舶工程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培養豪華郵輪設計方面的人才等。

  Q3:學校培養模式上有哪些亮點?

  武漢理工大學在培養模式上聚焦“學生增值”創新賦能。

  學校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以學生為中心,更加互聯、開放、共享、個性”的教育新生態。課堂內,理工智課&&上線 1900 余門數字化課程;跨域連接國家智慧教育&&等,匯聚豐富的校外高水平課程資源;與知名高校合力打造“雙空間”場域;與行業企業聯合打造“無邊界”課堂。課堂外,學校為同學們提供未來學習中心等沉浸式學習的全新體驗,提供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的科研機會,提供全國最高水平的創新舞&,提供産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實踐&&。

  打通學科專業“邊界”。14個微專業聚焦特色前沿專業方向,對接國家複合型創新人才需求;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組建教學團隊,與國際院校、校內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合作培養;設有准入準出機制;審核通過發放結業證書,學生具備行業從業基礎能力,企業認可度高。

  此外,學校採取一體化培養,打通本研課程互選通道,本科學生可自願提前選修研究生課程,本校讀研承認相應學分、研究成果;可以説是衝破學歷“天花板”。

  培養模式上打破校際“圍墻”。學校與在漢部屬高校課程互開、教師互聘、資源共享,進入選課系統,承認學分成績,共築優質教育“共同體”。

 Q4:學校有哪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學校依託世界一流學科材料學科創設“珠峰計劃”,致力於培養世界一流的材料學科領軍人才。該計劃在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實施,面向高考成績位次值位於全省前1%且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高中畢業生,將採取院士一對一指導、國內外名校聯合培養等方式,並設立專項培養經費。學生入校後,也將從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考生中遴選優秀學生組建“珠峰班”,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培養材料領軍人才貢獻“理工力量”。

  學校還設立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智能製造工程”“通信工程”4個卓越實驗班,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明優勢:專業緊跟時代發展,均為熱門優勢專業;實行一體化培養;由院士等知名專家擔任班主任;定制化、小班化、國際化培養;擁有暢通的直博和出國交流渠道。

  Q5:學校在學生轉專業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學校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實行“轉出無限制,轉入有門檻”靈活的轉專業制度,本科生入校後有多個申請轉專業的機會。 一是新生在軍訓期間可以參加10余類試點班選拔進入試點班學習;二是大一下學期,學生可申請在全校範圍內轉專業;三是在大二下學期,符合相關條件,學生也可申請轉專業。

  以2023年為例,共有超過1200名新生通過試點班選拔和轉專業進入新專業就讀。具體以學校當年公布的轉專業政策為準。

 Q6:學校培養的學生未來升學就業去向如何?

  近幾年,學校畢業生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強大的就業韌性,每年有近1700名學生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保研率超18%),超45%的學生前往海內外知名院校繼續深造;超54%的學生在世界500強及戰略新興産業就業。在2021年的全國就業創業工作會上,學校作了典型發言。2023年7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專題報道學校就業工作。

  選擇武漢理工,70萬優秀校友將與你同行!

  最好的你們就是最好的大學。高考來臨之際,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金秋九月,期待在武漢理工大學與大家相見!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