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薦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3〕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文件精神,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決定在全國設立一批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實驗校(以下簡稱實驗區和實驗校),充分發揮其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帶動引領作用,促進提高教學質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在全國設立64個實驗區、192所實驗校,深入落實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推進教學方式變革,着力解決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探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實踐模式,總結一批具有示範作用、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在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先行先試、示範引領作用。
二、重點任務
(一)實驗區工作任務
1.做好區域課程規劃與實施管理。制定區域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指導學校根據培養目標,立足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需要,分析資源條件,因校制宜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加強課程實施監測和教育督導,確保區域內學校開齊各類課程,特別是勞動、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開足規定課時。
2.統籌推進區域教學改革。聚焦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大單元教學、作業設計、考試命題等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形成指向問題解決的實踐成果,指導學校解決課程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轉化落地。
3.改進區域教育教學評價。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研究制定適合區域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評價改革方案。指導學校落實核心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和考試評價,注重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好考試與作業管理,提高命題質量,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嚴控作業總量,學生學業負擔得到明顯減輕,提升作業設計質量,開展優質作業展示交流。
4.強化教研支撐。加強區域教研隊伍建設,配齊配足義務教育各學科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職教研員,完善教研員遴選配備辦法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優秀教研員和學校優秀教師“旋轉門”制度。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研究。開展指向教師需要和問題解決的研修活動,重視開展參與式工作坊、基於行動研究的教研活動,提高研修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指導學校開展好校本教研,探索跨學段、跨學科教研。
5.推進數字化賦能。探索建立服務區域義務教育教學改革的數字化&&,豐富和拓展線上教學資源,指導學校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和教研中的深度應用,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強化數據賦能,推進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和過程性評價。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的應用培訓,指導學校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態化有效應用。
6.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整體統籌規劃區域科學教育實施,配置科學教研員,提高小學科學課的科學專業背景教師佔比,提升小學科學課教師專業水平,指導學校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加強中小學實驗員配備。將學校實驗課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指導學校持續深入開展科普教育,積極推動科技館、博物館、研學基地、高科技企業、高校實驗室、職業院校實訓中心等專業資源服務中小學校。
7.指導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探索區域深化讀書行動的有效途徑,指導學校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豐富學生讀書內容、創新讀書行動載體、健全讀書長效機制,積極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