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3 15:27:37
來源:新華網

大愛無聲——他們讓聽障生的世界律動生姿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12月3日電(記者徐凱鑫 戴錦鎔 王大禹)栩栩如生的皮雕、惟妙惟肖的剪紙……近年來,黑龍江省綏化學院為特殊教育學院的395名聽障大學生,構建實施了聽障學生“專業+特技+創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們積極參與策劃,為學生們開設了不言閣手工皮革創意研發工作室、聾聽無障礙溝通工作室、聽障生剪紙技藝創新創業工作室等14個工作室,從各個領域豐富了聽障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也為他們增添了一技之長。

聽障學生正在工作室內學習。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無言的肯定澆灌自信的色彩  

  聰明、漂亮、帥氣,這是綏化學院國畫教師張麗在不言閣手工皮革創意研發工作室最常用的三個手語。“他們更加敏感,也更需要鼓勵。”張麗説,有些創作細節學生們一時理解不到,但只要耐心講解並給予肯定,他們都願意嘗試。

張麗在指導學生製作皮雕。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聽障學生也是學生,只要他們想學,我就肯教。”張麗本不是特教老師,得知學校為聽障學生開設工作室後,她立即學習手語,傳授學生,如何將國畫融入皮雕技藝,並應用到日常用品的創作中。不出數月,她和聽障學生的溝通就從模棱兩可變得心領神會。

  綏化學院2021級聽障學生王雨瑤告訴記者,張老師特別有耐心,每個過程都會詳細講解。“學習皮雕,不僅豐富了課餘生活,也讓我多了一項就業技能。”王雨瑤説,她親手為媽媽做了一個皮雕斜挎包,“媽媽激動地落淚,完全沒想到我能做得那麼好。”

王雨瑤正在製作皮雕。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孩子們特別喜歡圍繞動植物展開創作,並融入鮮艷的色彩。”張麗説,聽障學生對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事物格外關注,她也願意引導學生們,為生活注入更加多彩的律動。

  簡單的手勢撐起更多的可能

  燈光、三腳架、手機,在聾聽無障礙溝通工作室裏,聽障學生宋子健正在老師張百慧的指導下用手語“聲情並茂”地演繹着童話故事。

  高中時就開始接觸手語,張百慧對聽障群體有着特殊的感情,高考後,她選擇到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就讀,畢業後留校當了一名特教老師,並負責聾聽無障礙溝通工作室的教學。

張百慧在指導學生的手語動作。新華社記者 王大禹 攝

  “學生們都很樂觀,打游戲、結伴出游、拍攝短視頻,除了聽,他們什麼都能做。”張百慧説,手語也有方言,工作室主要教學通用手語,讓大家的手語表達更準確,同時也會教授語言學的知識。

  “和聽障學生説話的時候不遮口,看著他們的眼睛,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感受。”談起學生,張百慧總是有説不完的話,“走進一個人的心靈要用他的語言,手語是他們的語言,未來我也會繼續強化學習,做好這份工作。”

  2020級學生陳澤的短視頻賬號粉絲數已經超過了35萬。“工作室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也讓我變得更加自信。”陳澤説,希望能把賬號做大做強,帶動更多學弟學妹就業。

  工廠的聾人譯員、職業學校的輔導員、殘聯的職工……從工作室走出的聽障學生進入到各行各業,為殘疾人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精細的手法裁剪人生的丰姿

  五千多只不同花紋的蝴蝶、絨毛根根分明的小貓、紋路清晰可見的青花瓷……在聽障生剪紙技藝創新創業工作室裏,老師劉卓的剪紙作品引人注目。從綏化學院畢業後,為了讓更多學生學習到剪紙技藝,他作為特殊人才留校任教,並為聽障學生開設了剪紙課程。

劉卓正在指導學生剪紙。新華社記者 王大禹 攝

  “老師的一句表揚或者批評,在聽障學生的心裏分量都很重。”劉卓説,在和聽障學生接觸中,從開始的不熟悉到逐漸走入他們內心,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學生們的剪紙作品有時會被送去參加各種比賽和展覽,偶爾落選時情緒不好,我就會用各種方式鼓勵開導他們。”

  聽障學生趙曉雷從小就喜歡剪紙。“剪紙可以讓我的內心安靜下來,減輕壓力,即使遇到挑戰,在老師的幫助下我也會努力嘗試。”趙曉雷説。

趙曉雷正在剪紙。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在練習階段,劉卓會故意找近乎完美但存在錯誤的圖稿給學生,讓他們自己修改,並要求他們只要出錯就重新來過。“也許他們以後不會從事剪紙工作,但嚴格要求會讓他們學會不向困難低頭,以後也能克服生活中的難題。”劉卓説,剪紙不光是一項技能,指尖翻飛中,同學們也能從中獲得治愈心靈的力量,讓無聲的世界律動生姿。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