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找領導簽字,看不到職業未來,擔憂技不如人被淘汰……不少年輕人感覺在職場如魚得水並不容易,時常會産生焦慮情緒。如何能有效緩解職場焦慮或者與其和諧共處?
職場焦慮面面觀
“我剛入職時,最焦慮的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如何與他人相處。記得當初到單位面試,我在門口徘徊了很久,甚至都不敢進去。”90後李想進入職場有6年多了,坦言焦慮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但他覺得,環境上的焦慮其實比較容易解決,真正令人頭疼的是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尤其是對所要從事的領域不熟悉,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更不清楚能做成什麼樣,“這種恐懼感會讓自己時常處於焦慮之中”。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針對1513名職場青年的調查顯示,83.0%的受訪青年坦言在職場中感到焦慮。最讓受訪青年焦慮的場景,與領導談話排在第一位,之後是業務考試、績效考核,被分去做不擅長的事,進入不熟悉的工作環境,找領導簽字等。
在北京工作的95後賀瑤覺得,與領導打交道最容易讓人焦慮。入職兩年多的她,已與周圍同事打成了一片,但一提到找領導辦事,不自覺地就會感到忐忑,總會想領導是不是沒時間,會不會嫌煩,“感覺和領導之間存在一道看不見的障礙”。
人的一生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以及各種不同的壓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問題最重要的是直面解決它。也許,在90後眼裏的死結,在其他人眼裏不是這樣呢?與領導打交道最讓職場青年感到焦慮,那領導如何看待職場年輕人的焦慮?《參數》欄目組特地安排幾位職場新人敲開了資深前輩辦公室,直接請4位領導談談他們對職場焦慮的看法,並幫職場“小白”緩解焦慮支支招。
領導也焦慮
“不只是年輕人有職場焦慮,領導其實也很焦慮。”已擔任部門負責人的王女士坦言,職場焦慮依然存在,尤其是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現在年輕人看的東西太多了,經常會覺得自己有點‘過時’,會擔心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這一點讓自己比較焦慮”。
對於當下年輕人面臨的職場焦慮,王女士覺得,有焦慮其實很正常。她坦言,自己作為新人時,最怕與人溝通,有些“社恐”,每次&&採訪對象都要醞釀很久,經常打退堂鼓,更害怕領導的詢問,能不跟領導打交道就不打交道,這種心態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開展,“所以只能逼着自己去克服,讓自己的臉皮變得厚一點”。
“一個新人有點焦慮,説明他是有上進心的,有想做出些成績的願望,有這種願望才會有焦慮。”但她也提醒,年輕人要注意調節焦慮的閾值,不能讓這種壓力把自己壓垮,影響自己的行動,“在工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十分重要”。
對於年輕人害怕與領導打交道,王女士覺得,養成職場思維很重要,“職場上講究高效溝通,有時候你不説,領導很難了解到工作的進展,要始終秉持解決問題的意識,以促成問題的解決為目標”。
適合自己的賽道比盲目堅持重要
“我剛入職場的時候,不是焦慮,而是輕度抑鬱。”姜女士説。聽到這句話時,很難將面前這位熱情、有生命力的女領導與抑鬱&&在一起。
入行十幾年的姜女士介紹,自己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學當助教,穩定、體面,但一成不變,“進去沒多久,就發現自己未來幾十年的生活已經被安排好了,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這與自己的設想背道而馳,覺得非常壓抑”。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姜女士辭去了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投身到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行業。
“有的人喜歡走高速,有的人迷戀鄉間小道,有的人喜歡坐動車高鐵,有的人喜歡坐綠皮火車。每個人對自己的職業訴求不盡相同,選擇的道路也不一樣,重要的是要找準適合自己的賽道。”姜女士覺得,現在很多職場年輕人之所以會産生焦慮,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能力或時間上很難滿足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清晰,不斷與自我對抗、自我內耗,更容易感到焦慮。所以當自己的焦慮值超出了合理範圍,就要思考是哪兒出了問題,如果是環境不匹配,就考慮換個適合自己的環境,沒有必要一條道走到黑,“但這一定要建立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盲目選擇反而會加重焦慮”。
姜女士在與許多年輕同事交流時發現,很多年輕人喜歡給自己設限,比如説把自己歸為“社恐”,就去刻意避免與他人接觸,結果就是自己很焦慮,別人也不舒服,“想要克服職場焦慮,就要把格局打開,把心胸打開,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去迎接挑戰”。
困在小圈子裏會讓自己壓力更大
在行業深耕近30年的吳先生,榮譽等身,對於職場上的困難應對起來已是得心應手。他笑着説:“總結起來,就是開不完的會,審不完的稿,寫不完的材料。”
吳先生覺得,當下年輕人面臨的職場焦慮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有着這個時代獨特的社會背景,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工作節奏加快,行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年輕人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投入更多精力才能在職場站穩腳跟,還要面臨被淘汰的風險,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加劇了職場年輕人的焦慮。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交流成為常態,也會導致很多人忽略線下交流,讓自己更加封閉。吳先生説,在職場中,溝通交流是工作的基礎,困在小圈子裏會讓自己壓力更大,要學會熟悉環境,融入環境,放開自己,多與人交往,這會緩解你的焦慮。
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為工作賦予意義和價值
在職場奮鬥多年後,閔先生如今已是一家公司的領導。在公司一些年輕人眼中,他氣場強大,仿佛能解決各種難題。但閔先生坦言,他並不像別人看到的那麼淡定,也會有職場焦慮,只不過與年輕人經歷的焦慮有些不同罷了。“我剛進職場的時候,焦慮的主要是如何做好工作,現在焦慮的是如何帶好團隊,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去為大家爭取更好的收入”。
閔先生談到,進入職場,最需要明確方向。人一旦為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意義與價值,就會能量倍增。比如我們常説的小我和大我,雖然聽起來比較高深,但其實是很現實的,只追求小我,很容易失去動力,而如果是為百姓、為國家,這種使命感建立起來,克服困難的動力完全不一樣,就不會糾結於一些細節。要戰勝職場焦慮,關鍵是要讓自己的內心澎湃起來,産生“碾壓性”的強大精神動力後,把困難逐一擊破,焦慮的情緒也將會隨之淡化。
對於職場焦慮,國家註冊二級心理諮詢師文華指出,想要與其和諧共處,首先要正視焦慮的存在,不要因此帶來更多心理壓力;其次,有些潛在焦慮不易被感知,卻體現在了身體的各種不適和疼痛上,推薦使用冥想等方式,提升自己對於焦慮的覺察覺知,並確認清楚焦慮的來源;最後,嘗試將焦慮轉化為生産的工具,保持自己對節奏的掌控,在行動中自然而然地消解焦慮情緒。(見習記者 王志偉 記者 黃丹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