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聚焦高質量發展丨成渝“雙城記”加速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2024年01月03日 10:35 來源: 新華網

成渝中線高鐵安岳東制梁場現場。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月3日電(李元元 王龍博)新年伊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標誌性工程成渝中線高鐵施工現場,處處可見建設者們忙碌的身影。

  “元旦期間,成渝中線高鐵重慶段91個施工點、4400余名建者堅守崗位‘不打烊’,搶抓工期推動項目建設。” 長江鐵路集團重慶公司大足指揮部指揮長黃成華&&。

  2020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4年來,從起筆落子、重點突破,到全面提速、整體成勢,川渝兩省市持續強化戰略協同,在産業協作、政策協同、項目共建等重點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

  過去一年,248個共建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138.4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20.1%,超額完成全年投資任務;《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等毗鄰地區合作共建方案先後印發,跨省域平台加快構建;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球投資推介會舉辦,“雙城記”攜手向世界發出邀請……

  在日前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上,川渝兩省市重點聚焦共推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川渝現代化産業體系,共商合作大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1月1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進行室內裝修作業。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推動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

  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室內裝修作業。作為成渝共建世界級機場群的重要載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項目總工程量已完成75%左右。

  項目建成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布局,運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在2023年的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中,85個基礎設施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2578.1億元,在總投資額中佔比超過62%。

渝昆高鐵川渝段華福特大橋施工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過去一年來,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等一批重大高鐵項目加快施工,連接重慶與川南的渝昆高鐵(川渝段)已進入軌道精調及站房建設內部裝修階段,力爭年內建成通車。

  去年的最後一天,四川達州開江至重慶梁平高速公路(四川段)實現全線貫通。這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批規劃的五條高速公路之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促進萬達開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省際通道。隨着去年9月重慶大足至四川內江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川渝間高速公路大通道達到18條。

  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邁出新步伐。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幹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航道體系正在形成。過去一年,嘉陵江“黃金水道”船閘過貨量大幅提升,旨在推動涪江復航的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加快建設。

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智能化生産線。新華網發

  加快共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去年11月,總部位於重慶的長安汽車與四川時代共同投資的30GWh動力電池項目在宜賓建成投産。

  這是川渝兩省市通過産業協作,共建世界級汽車産業集群的一個縮影。“目前,長安汽車主流車型搭載了四川44家供應企業提供的零部件,川渝地區的合作夥伴數量達到683家。”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譚本宏&&。

  成渝地區是全國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正加速推動汽車産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目前,川渝兩地汽車年産量已超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50萬輛,建成動力電池産能超300GWh,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川渝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區縣加入到合作發展的隊伍中來。

  去年4月,重慶市印發《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推動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動協作主戰場的渝西地區加快建成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特色産業基地。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拍攝的12吋功率半導體晶圓自動化生産作業現場。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此外,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集群成為全國首個入選的跨省域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在不久前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上,兩地還正式啟動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提出到2025年,兩地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集群規模力爭突破2.2萬億元。

  過去一年,川渝攜手補鏈強鏈,加快共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完成工業增加值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9萬億元、同比增長6.2%,佔全國比重6.5%。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景象。新華網發(向繼鋒 攝 )

  共同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日前,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簽訂《共建跨區域協同創新樣板》合作協議,雙方擬重點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共建、資源共享、項目共促、成果共享,協作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産業發展”全鏈條創新體系,共同打造輻射帶動成渝乃至西部地區的融合發展格局。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賦予成渝地區的重大戰略使命。過去一年來,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正式揭牌,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千眼天珠”正式建成。與此同時,準環對稱倣星器、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複眼”——大規模分佈孔徑深空探測雷達、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等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啟動建設。

  來自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2023年,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7個科技創新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22.3億元。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會場一角。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去年 11月,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舉辦,現場啟動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明確將聚焦國家科技戰略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發揮成渝地區特色優勢,紮實推進資源共享、人才交流、平台建設、聯合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等8項重點任務,並發出2025年將在四川舉辦下一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的邀請。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西部科學城也正以 “一城多園”模式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去年3月,科技部等國家多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

  過去一年,川渝兩省市16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優化重組,新增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持續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66項。

 “下一步,川渝兩省市將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協同聯動,攜手建設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以更大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乘勢躍升。”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

編輯: 王龍博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