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就曾到過重慶,前幾年也帶着新書來做過分享,每一次重慶之行都給我留下了美好回憶,所以我很期待,今年夏天再來重慶赴文學之約。”7月23日下午,北京作協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喬葉接受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還有5天,喬葉與重慶的文學之約就將正式開啟了。7月28日-30日連續三天,她將帶着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寶水》,現身楊家坪、大學城和解放碑參加三場文學分享活動,與重慶文學愛好者交流。
具體來看,7月28日下午,喬葉將做客楊家坪九龍書城舉辦的“文學裏的故鄉”讀者見面會;7月29日下午,在重慶大學A區舉辦《在這故事世界》主題講座;7月30日上午,做客解放碑重慶書城閱讀面對面·重慶文學公開課分享文學創作。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8日、30日兩場活動中,重慶日報黨委委員、編委,專欄《寫在茅獎邊上》作者單士兵將作為對談嘉賓亮相,市作協主席張者也將出席30日的活動,與喬葉一起暢談文學與人生。

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説,喬葉的名字最早是隨《讀者》《青年文摘》等“國民雜誌”進入閱讀視野的。她的一篇篇美文清新雋永,富有哲理,令人讀後唇齒生香,印象深刻。從散文出發,她在文學之路逐夢30多年,在小説創作領域,寫下了一部部彰顯鄉土文學新氣象的優秀之作。長篇小説《寶水》正是其中之一。喬葉以從城市回到家鄉、身心都得到療愈的主人公地青萍的視角,用一種散文化的美學風格講述了發生在太行山深處的一個正由傳統型鄉村轉變為主打文旅産業的新型鄉村故事。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寶水》榜上有名。在同屆獲獎的5位作家之中,喬葉是唯一的70後,也是唯一的女性。評委會給《寶水》的授獎辭中説,作品用“移步換景的風俗風情與豆棚瓜架的傾心絮語,涵容着傳統中國深厚綿延的倫常智慧和新時代方生方長、朝氣蓬勃的新觀念、新情感、新經驗……為鄉土書寫打開了新的空間。”這樣的評價讓喬葉欣喜,“寫作的時候我的確有一個自覺意識,我覺得我努力寫的這個鄉土小説,得有我作為一個70後對當下鄉土社會的切實體驗、觀察、思考。”為了寫好《寶水》,她做了七八年的鄉村調查工作,用她的話來説就是到處去“跑村”和“泡村”。在漫長的籌備和創作過程中,喬葉對當下鄉村生活的複雜和豐富有了深刻體會。
“故鄉”是《寶水》裏重要的敘事對象,“文學裏的故鄉”則是喬葉此次來渝分享的主要話題。“其實我20歲之前,有相當一部分生活經歷都生活在豫北鄉村。之後因為工作調動,我從鄉村來到縣城、省城,再到京城。我在地理上逐漸遠離鄉村,反而在情感上愈發思念,這種思念推動着我以文學的方式不斷回望鄉村。”喬葉&&,故鄉就像一棵根係發達的大樹,寫作的時候,這樹根一直跟隨着自己,“不管寫什麼,故鄉都在句子裏‘復活’,人物的感情、語言總會回到故鄉去。”
説到“文學裏的重慶”,喬葉提到了老舍和巴金,“許多文學大師都曾在重慶留下足跡,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作品,也成就了重慶文學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今天的重慶,也匯聚了一大批作家、詩人,是當代文學的重要力量。每每我在朝天門看著長江和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景象,心裏就會愈發感受到大江大河的力量,這些景觀本身就很有文學性,我相信這種恢弘的氣勢會助推重慶文學更好發展。”
喬葉説,對即將到來的重慶之行的期待,還來自重慶讀者,“重慶讀者一直非常熱情,包括《寶水》出版之後,我收到全國讀者的熱情反饋,其中就有很多重慶讀者。所以,我希望利用這一次在重慶的三天,好好跟讀者們見見面、談談天,在相互的精神滋養中,我們共同進步。”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