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書城內的育英書店內景。(資料圖片)
説到書籍,董宇輝這樣認為,書籍和閱讀,不是一個看似精緻和深奧的工業品,它是一種自然而細膩地流淌,是路邊的花,是山間的溪水,是迎面的風。
讓靈魂回到線下,把目光重新投回到紙質書裏,享受迎面而來的文化之風、文明之花。
而書籍,正是一家書店的靈魂。
當下,文化産業正朝着高質量發展加速邁進。“書店+”模式,凝聚了眾多書店從業者對實體書店發展轉型的思考與實踐,成為業界可探析、可借鑒的先行樣本。為此,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近期再度走訪重慶的實體書店,探索城中書店在複合型發展、多元化經營、融合化開拓等方面的轉型之路,用影像和文字記錄實體書店的新業態,感受書店發展的新活力。
6月29日,我市中小學放暑假的第一天,楊家坪步行街裏的九龍書城,“九鷺非香讀者分享會暨《與鳳行》《和離》簽售會·重慶站”在此舉行。現場坐滿了青少年讀者,交流環節的氛圍尤其熱烈,小書迷們紛紛舉手提問,向“阿九”老師九鷺非香討教寫作之道。九鷺非香也極其耐心,此時的她更像一位作文老師,大方分享着自己的寫作心得。
當天的九龍書城,不但九鷺非香的分享吸引了眾多書迷,書城的每層樓幾乎都涌進了忙着閱讀、選購的讀者。書香四溢,折射着這家老字號書店煥發的蓬勃朝氣。今年4月23日,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公布“年度最美書店”,九龍書城榮膺其中。這家九龍坡區最早的老字號實體書店如何在新時代實現蝶變?近日,記者再度前往九龍書城進行了探訪。
九龍書城位於楊家坪商圈中心,最推薦的交通方式是搭乘軌道交通2號線前往。隨着列車從袁家崗的地下鑽出,眼前豁然開朗,沿半空的高架一路向前,就進入了熙攘的楊家坪商圈。
走出2號線楊家坪站,往回步行兩三分鐘,九龍書城就在眼前。店門口,“九龍書城”四個米芾體大字古樸厚重。步入其中,通透敞亮的視覺感受、舒適溫馨的空間布局、書香濃郁的閱讀氛圍,是九龍書城給人的第一印象。
一樓扶梯處的四個大書架,擺滿了書店引以為傲的“傳世經典”作品。陽光正好,室內書香四溢,窗外綠樹婆娑,男女老少悠然自得。二樓以上每層樓的臨街兩面墻,都是巨幅落地玻璃窗。窗外,步行街街景一覽無余;窗邊,閱讀區位置十分搶手,一座難求,因為這裡抬頭可見疾馳而過的軌道列車,可謂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各層樓的木地板上,都能看到席地而坐的讀書人。最美的風景都在書裏,那些專注閱讀的畫面,如此令人心安。
“書城的營業面積有3600余平方米,常年陳列的優選品種達9萬種。”書城經理李永傑告訴記者,書城開設於1958年,現在的大樓建於1996年,重慶新華書店集團2019年對書城大樓進行了大規模重裝升級。
對讀者而言,這些肉眼可見的改變帶來了諸多方便。“前幾年,一樓是賣電子産品的,走進來就鬧麻了,現在真的安逸太多了。”家住附近的退休工人李建國是常客,他告訴記者,書城重裝升級之後,不但整體選書購書環境對讀者更加友好,而且店員們的服務態度也更加親切周到,“住在書城附近,我感到很幸福。”
具體是如何升級的?“原來一樓的通訊電子産品區調整為了以文史哲書籍為主的人文書店,二樓經緯書店主營經管法律等書籍,三樓術業書店經營科技藝術等圖書,五樓育英書店主要是教材教輔等,六樓啟蒙書店是為孩子服務的。這樣區分之後,一至三樓主要面向成年讀者,五、六樓主要服務少年兒童,中間的四樓則售賣文化用品,這樣既分隔了動靜兩大區域,又以顯著的文化屬性有效連接了長幼兩類讀者的閱讀空間。”李永傑説。
除了硬體升級外,在全民閱讀活動的策劃實施等方面,九龍書城也進行了積極主動的開拓。本文開篇提到的網文作家九鷺非香的分享活動便是一個縮影。“雖然我們屬於老字號新華書店,但也非常清楚,今天的書店絕不只是賣書的場所。書店的重要社會責任,還在於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讓讀者在閱讀中增長知識、感受快樂。因此,我們積極邀請作家走進書店跟讀者見面,包括葉廣岑、楊紅櫻、九鷺非香等知名作家都先後做客九龍書城舉辦新書分享會、簽售會,受到讀者的歡迎,反響很好,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每週五晚,書城裏有“奇思妙想故事會”,書城員工、外請教師還有熱心的愛書人就會在故事會上講繪本。書店還有3人組成的“九龍嚴選”選品組,對精品書籍的選擇和推薦展陳大有作用。
閱讀是終身的浪漫。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去。到書店去吧,讓時光停留在書的每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