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隨着智慧化設計、建設、運維接二連三地鋪開,從中集成的海量數據怎麼處理和應用呢?
張強:首訊公司構建了統一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平台和網絡架構,形成各業務系統高效協同和數據共享的高速公路大數據平台,具體説説四個有代表性的方面:
一是數據洞察,規範秩序。針對收費領域,我們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了“天網”稽核平台,根據對車輛運行軌跡、車輛使用模式、用戶行為特徵的分析處理,在保證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前提下,構建用戶畫像,實現對潛在違規行為、異常通行費的精準預警以及對偷逃通行費車輛的快速識別,極大提升了通行費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作弊行為,維護路網正常收費秩序。
二是實時監測,安全護航。我們運用圖像識別、數字孿生、AI建模等技術,搭建了智慧高速雲控平台,可通過路測感知設備區分出75種車輛類型,並可生成數字孿生高速公路,幫助運營單位及時掌握路段的車流量、擁堵情況等,為交通管制、誘導提供科學依據;在隧道和路段場景下,可實現車輛全域跟蹤、事件秒級發現與定位,整體應急處置時間下降約25.39%。
三是路橋監測,“靶向治療”。我們融合多源異構數據、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搭建了公路橋梁結構物在線監測平台,可實現對橋梁健康狀態、疲勞壽命預測、結構評估等全過程跟蹤管理。目前已完成63座長大橋的監測接入,通過9376個採集傳感器全面監測橋梁結構變形、振動、溫度、濕度等關鍵參數,收集特徵值數據約606萬條,同時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雲端算法庫進行分析處理,如有異常,及時預警並通知維護人員。
四是數據上雲,安全守護。我們以信創芯片、操作系統為基礎,自主投資3000萬元搭建了重慶國有企業首個私有雲平台——“高速雲”,構建起國産可信全棧高速私有雲資源池,實現一雲多芯、多雲融合、雲原生架構應用支撐等能力,並通過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測評,面向全國提供互聯網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業務。目前已有近50個各類生産管理系統在雲上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