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滿足“靜”的管理和服務

  新華網:車子跑得安全、暢通,也要停得方便、放心。董事長,有了全域覆蓋的“動”的治理,“靜”的管理和服務又怎樣實現呢?

  譚鵬:在“靜”的方面,我們從市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入手,履行國企擔當,基於公司動靜交通大數據資源,創新建成全國首個動靜交通融合的“中心城區智慧停車管理平台”,實現停車資源“一張網”、一個APP統一服務、停車需求與供給智能撮合、分時共享等功能。2023年8月,按照市大數據局、江北區政府要求,公司支撐推進“江北區停車服務一件事”試點打造全城通停型停車APP,針對停車難的痛點,以“一件事”思維梳理公共停車鏈式閉環。後續按照市城管局要求,將“中心城區智慧停車管理平台”升級為“渝暢停”重大應用,新增實時余位發布、統一停車費支付、移動端停車應用、動靜融合的交通態勢預警服務等功能,並持續推進“渝暢停”在江北區、渝中區停車場數據接入試點。截至目前,系統已接入中心城區1.18萬個停車場靜態數據,泊位349萬個;接入1726個停車場(路外停車場1105個,路內停車點621個)動態數據,泊位總數53萬個。

  同時,為緩解市民交通行停高頻需求和難點痛點,我們研發“渝悅行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已為我市154萬多用戶提供出行誘導、實時路況、車位查詢(推送)、預約通行、預約停車、預約年審、無感支付及共享停車等強耦合動靜交通便民、惠民服務。如:“預約通行”在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15號線施工等城市綜合整治施工中應用,切實緩解城市基礎建設對周邊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預約停車”在重醫兒童醫院、魯能巴蜀學校及商圈等停車矛盾突出區域應用,有效滿足市民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停車需求。

 

編輯:邵以南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