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新華網:圍繞重慶市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化研院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産力?

  蘭劍平:當前,化研院正圍繞重慶市規劃發展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結合自身特點,在高分子與複合材料、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等重點領域上培育布局新質生産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非常契合化研院現狀,早在2002年,化研院就瞄準關鍵新材料領域開展研究,比如特殊功能單體,這一類産品雖然規模不大,卻是增強材料性能的基礎,技術難度大,結構複雜,長期被國外大公司壟斷。我們不懼困難,堅持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研究,長期持續投入,目前已突破合成特殊功能單體的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出乙烯基醚、烯丙基醚、乙烯酯、氮雜環等系列單體40余個,在長壽經開區建成柔性多功能裝置,顯著增強了我國新材料領域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下一步,我們將以特殊功能單體為基礎,延伸重慶化醫集團的化工新材料産業鏈,將特殊功能單體用於製備UV固化氨基樹脂、高分子乳液、感光油墨、特種交聯劑等高端材料,在綠色合成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在新能源與新型儲能領域上,我們正與上海嵐澤能源合作開展1000噸/年費托合成航煤餾分油中試研究項目,主要是解決費托合成反應器工程化放大以及催化劑選擇性、高效長周期運行的難題,為建設萬噸級航油裝置提供技術支撐,該技術成功後,再與生物質造氣或者二氧化碳幹重整技術進行耦合,將能夠為我國發展綠色航油(SAF)提供解決方案,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編輯:邵以南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